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特征及预防]

  [ 论文中心|法学理论 ]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特征及预防

0.00

登出时间 : 2008-10-12 09:52:18
写稿时间 : 2002-1
登 陆 人 : 熊狗
下    载 : 18
总 页 数 : 9 Page / 字数 : 11142
文件类型 :

大    小 : [ 51,712Byte ]
资料点评 : 没有会员的点评.

关键词 : 青少年 暴力犯罪 犯罪心理 预防 法律 

 

 原文: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世界范围趋势一样,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逐渐也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犯罪年龄越来越小,犯罪数量越来越多,犯罪手段成人化有的甚至比成年人更不计后果,犯罪时间的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同时,由青少年一手造成的家庭暴力,学校暴力,社会暴力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家庭悲剧、校园事故和社会不稳定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青少年犯罪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并不是数量、比例的问题,而是犯罪性质的问题。从犯罪性质来看,现在青少年犯罪比过去严重很多,这不在于犯罪数量、比重的增加,而在于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的增加。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比重和程度都增加了许多,如杀人、抢劫、恶性伤害案件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不得不研究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对青少年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青少年凭借其自身的自然力或借助一定的具有杀伤性能器械以强暴手段或其他危险方式,对人或物施暴并造成损害危险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暴力犯罪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一般包括杀人、伤害、放火、爆炸等等。                                                                              
二、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任何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受其动机支配的,而每一个动机最深层次的因素是情绪决定的。由此可见,心理问题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一)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茫心理
    现在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着太多的矛盾,使得他们倍感困惑、迷茫,倘若这些问题未能得到适当的解决,就会感到失望、绝望,表现出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否定。
......

 

目录:

一、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概念
二、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特征
三、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

 

参考资料:

(1)参见林准等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与司法》,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9页。
(2)参见魏平雄等主编:《犯罪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3)参见康树华主编:《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答问》。
(4)参见康惠农、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1999年第11-12期。

 

简单介绍:

[摘要]  青少年暴力犯罪无论是从国外来看还是从我国近几年的犯罪状况看都是向严重化、恶劣化方向发展。在青少年中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包括成长中的心理矛盾、心理幼稚化和人格问题等,倘若这些问题未能得到适当的解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导致青少年实施犯罪,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正是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促成了犯罪行为的产生。要防范青少年犯罪,一定要引起社会的注意,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点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