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媒体观点

  政府越敢说真话越有公信力

  当前出现的一系列公共事件,似乎都在呈现互联网舆情与政府信息公开速度的“竞跑”。事件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网上舆情汹涌,传播之快还是超出了政府处理的节奏。或许要调查事件真相,或许要谋划处置程序,或许要整理回应材料,或许要弥补工作中还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短板”,当局者要做出正确的解决步骤,要比网上单个信息发布者的“碎片式”信息发散远远复杂得多。在这样的时间差中,政府信息公开没有能跑赢网络,致使不明真相的群众与政府产生了对立,部分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信任来自透明,敢说真话才会赢得政府公信力。正是因为过去不少地方政府在处置突发事件或社会矛盾时惯于遮遮掩掩,惯于以形式代替内容,惯于以政府强势的话语权挫伤弱势群体的知情权,一句话,以政府的本位侵蚀了“以民为本”,致使一系列突发事件发生时,群众宁愿相信小道消息,而不愿意听政府的正面声音。政府应当没有一己之私,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尽可能地公开透明,能以信任换取信任,各种谣言蛊惑就会在真相面前不攻自破。

  从经历到经验,从被动到学习,从教训到治理,政府公信力必然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时时呵护小心培植的过程,也是一个必须要承受的痛苦过程。只有做到了切实以人民为大,真正做到了爱民如爱己,居于社会公器之上的政府,才会有公信力。

  5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公众为何关注聂海芬

  5月22日,发生于17年前的萧山“劫杀出租车司机案”开庭,真凶受审。加上不久前平反的“叔侄冤案 ”,浙江司法机关近期相继平反两起错案。借纠正错案之机,有必要反省厘清公、检、法多个环节失守等各种制度问题,并对错案责任人进行追责。

  近日,张高平的代理律师阮方民认为,在错案责任人体系中,仅把目光聚焦在聂海芬一个人身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错位”。在这起案件办理过程中,聂海芬只是“案件的指导者 ,并没有参加一线的审问”。虽然如此,但“女神探 ”聂海芬为什么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公众之所以关注聂海芬,是因为她早已成了这起错案追责的标志性符号。

  2006年4月 13日,央视《第一线》栏目推出“浙江神探”系列报道之“无懈可击聂海芬”。节目讲述了聂海芬参与侦破“张氏叔侄奸杀案”时,如何在没有找到任何物证的情况下,通过“突审”,让“惊魂未定”的张氏叔侄交代“犯罪事实”、进而从“细节”入手获得“无懈可击”的证据的整个过程。如今错案纠正,她的确也应给公众一个交代。

  从浙江省宣布成立调查组,对“张氏叔侄案”原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至今已近两月,杭州公安部门已有超过10人接受问询。聂海芬是案件的“指导者”,那么她有没有法律责任或者至少有行政责任?希望有关部门的调查加速,将这起错案的责任调查清楚,并向公众说明。

  5月23日《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