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法制新闻 >

云南频发法治热点事件 法院培训和媒体打交道

“云南近期负面新闻多”,“今年是云南的‘多事之秋’”———无论是云南当地的街谈巷议,还是媒体网络的关注焦点,似乎都给了人们这样一种印象。

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10年内融化,“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成都醉驾案疑犯被改判为无期

[孙伟铭父亲称判决不公拟上诉][更多]

·新疆发布公告依法打击针刺犯罪活动
·加拿大部长称希望赖昌星能考虑自愿返华
·印媒再次宣称中国士兵"入侵印度领土"
·山西致277人死溃坝事故现场将建警示广场
·河南平顶山矿难已造成44人死35人失踪
·推广 | 注意!资金正在流向以下板块!

独家: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中国

[日军国主义不会复活][中国民族自信心重建]

·深度 | “快女”粉丝江湖的“无间道”
·军事 | 美军将解放军列为假想敌
·博客 | “砖家”点评快女 赌城结婚的明星
·互动 | 真实记录一个农民工的北漂生活
·推广 | 中信信用卡免费申请 即获QQ会员

在如此敏感的时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参加了一次“全国高级法院院长访谈”网络节目。这一天(8月14日),还发生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倍受社会关注的“躲猫猫”案一审判决:因故意伤害致李荞明死亡的“牢头狱霸”张厚华、张涛、普华永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涉案的两名管教民警,一个因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另一个因虐待被监管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种种因素交织,让网民们的参与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他们对云南近期多个焦点事件频频发问:“为什么要出台法官与律师的《共同宣言》”、“请谈一谈对‘躲猫猫’事件的判决评价”、“环保法庭如何建设”……

事件:法官律师发表共同宣言

解析:重构法官与律师的关系

[背景资料]:8月4日,云南省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联合发布的《共同宣言》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宣言称:“我们需要消除彼此间的隔膜,增进相互理解;我们需要建立良性、健康的互动关系;我们需要创造文明、和谐、良好的司法和执业环境。为了共同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同感,共同成就我们对法治社会的贡献与担当……”

有关人士坦言,7月10日发生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的“法官铐律师”事件,对《共同宣言》的发表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此事给云南司法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反思,暴露出了法官和律师之间尴尬而微妙的关系。

[网民提问]:法官与律师相互不认同,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因为法官与律师之间没有法律共同体的认同感。请问许院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许前飞]:从法官和律师的关系来看,法官和律师是同一个法律职业共同体之中的两个群体,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在共同工作,但还有诸多不协调,需要建立一个共同平台,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携起手来,为了共同目标,实现司法公正。

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可以用3个成语来概括:风雨同舟、殊途同归、荣辱与共。

“风雨同舟”是说,中国的法制之路需要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一起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共同达到实现法治的目标。风风雨雨大家一起经历,在这条路上是一个手和手搀扶的关系。

“殊途同归”的意思是,法官和律师通过不同的途径,都希望达到同一个目标、追求同一个目标,就是公平和正义。

“荣辱与共”则是指,两个群体之间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一个好的律师能够启发法官怎么样理解法律、感受法律。有些判决书写得非常漂亮,案子审得很完美,一定是有一个很好的律师在里面。

当然,就具体案件而言,法官和律师还是应该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从一个职业共同体的两个不同群体来看,我觉得法官和律师应该真正携起手来。

事件:对法官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解析:悬在法官头顶上的一把剑

[背景资料]: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施细则》也曾引起社会轰动。细则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违法审判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即使调离单位或是退休,也要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然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对法官实行“责任终身追究”,云南法院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条新规引发了司法界乃至全社会的一场热烈讨论。

[网民提问]:想问许院长,为什么会出台这样一个规定?是为了大力追究问责不力的问题吗?

[许前飞]:我们出台这项制度的一个初衷就是,针对那些到退休年龄即将离开法院或者准备改行等情况的法官,这些人如果存在违法审判的情况,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追究责任。出台这个制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在少数人的头顶上悬上一把剑,实际上是一种警示作用。

事件:阳宗海污染催生环保法庭解析:司法保护环境功能需加强

[背景资料]:2008年9月,有“滇中明珠”美誉的阳宗海遭到砷污染的事件震惊全国,引发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同年11月,云南省建立起环境保护审判新机制:将环境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以及执行合为一体,统一放到“环保法庭”审理。这项机制被评价为“对环境纠纷实行整体式诉讼救济的新型诉讼制度”。还有人认为,“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愈发凸显了在环境问题上的司法保护功能仍需加强。

[网民提问]:云南为什么要设“环保法庭”?

[许前飞]:“环保法庭”是一个通俗的提法,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环境案件审判庭”,目前在云南昆明和玉溪两个中级法院及其辖区法院已开始试行。设立环境案件审判庭,一方面是为了节约审判资源,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为了加大对环境案件体系化审判的力度。因为一个环境案件,可能会涉及民事赔偿问题,涉及环保部门行政不作为问题,也可能会涉及环境犯罪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案件可能会同时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整合到一起,就可以加大对环境案件的审判力度。但是,也有困难,比如3类案件———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放到一个审判庭审理,怎样在内部做分工等等。

阳宗海污染事件推动了环保专业审判机构的设立。在环境保护这个领域,重大环境事故污染罪名是1997年刑法设定的新罪名,但10年之中,云南全省只涉及一宗这样的案件。实际上,云南省重大环境污染的事故不止一宗。所以说,过去环境案件存在刑事制裁的力度不大、民事赔偿不到位、行政处罚也感到乏力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检讨自己,觉得司法功能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事件:少数民族地区法官匮乏

解析:探索“订单式培养”途径

[背景资料]:据统计,云南全省法院的工作人员中,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官仅有327人。西盟佤族自治县等10个边疆基层法院中,具有法官职务的人员只有206人,其中通晓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仅有50人。为此,云南省高院一直在探索如何缓解基层法官严重短缺的问题。

[主持人提问]:许院长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云南在少数民族法官培养上的方法,和兄弟法院分享一下。

[许前飞]: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这些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法官尤其是通晓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法官逐年减少。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有些地区再过两三年就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情况。我曾经去过一个佤族自治县法院,院里有5位佤族法官,只有两位法官通晓佤族语言。这个问题很严峻。在少数民族地区,没有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官,就没有办法和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沟通。沟通最基本的工具就是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基础。所以我们在考虑,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对外招考人员,发达地区的人过来报考,他的竞争能力比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要强,但是这些人考上以后,在那个地方工作一两年就走了,少数民族地区还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就是订单式培养,从少数民族地区招收一些通晓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先对他们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测试,然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毕业以后,这些人员就回到本地法院工作。

在云南民族大学,我们开办了一个定向班,今年已招收120人,连续几年过去以后,少数民族就会有自己的法官。

事件:法院培训“和媒体打交道”

解析:不会打交道致局面难收拾

[背景资料]:2009年8月5日上午9时,云南全省法院司法宣传暨新闻发言人培训会在昆明召开,看似平常的单项业务培训会议却是亮点纷呈:云南高院院长许前飞在会上作专题发言;分管副院长田成有在会上讲授突发事件的处理;云南省高院、各中级法院院长集体参会;全省三级法院的149名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并学习讨论国内及云南法院的重大负面舆情。

[主持人提问]: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次规模比较大,而且又是规格很高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必要性在哪?

[许前飞]:在现代社会,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考量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考验一个法院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会不会与媒体打交道。前一段时间,云南出过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最初都是通过媒体反映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各方面的声音都有。有几件事情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和媒体加强沟通,所以造成了很难收拾的结果。

和媒体打交道是一门艺术,所以要专门对法院的干部做这方面的培训。政府实际上早就已经在做这件工作了,几年前,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就相对完善了,但是法院这一块还需要进一步跟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素质。

事件:高院院长曾是新闻发言人自曝:我每天都到论坛里看一看

[背景资料]:在担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之前,许前飞担任过武汉大学法学教授、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海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等职。他有一些名言被媒体广泛引用,比如“新闻是等不得的,等一分钟都是要死人的”、“传播法治要像讲故事一样深入人心”等。到云南后,许前飞专门要求法院相关部门创办《舆情通报》信息,每天一份,搜集以云南法院负面信息为主的网络资料,并多次批示核实处理。

[网民提问]:作为高院院长,您平时上网都看些什么?我在许院长的简历中看到您有政府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的工作经历,这些经历对现在做高院院长有什么样的帮助?

[许前飞]:我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先浏览一下几大网站的新闻网页,看看有什么重大的新闻。得空的时候会到一些大的社区里面去走走,到一些论坛里面去看看,有时候也可能会在里面插上一两句话。

因为我经历了不同的岗位,了解的事情多一些,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会多一些。人民法官嘛,就是要心里想着老百姓,感情上接受老百姓,在实践当中去为老百姓做事情。反过来,老百姓也接受他,认可他,这个才是彼此的真正认同。(本报通讯员 童晓宁 唐时华 本报记者 储皖中)

[责任编辑:irene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