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张志安:自媒体时代假新闻更需鉴别和澄清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社会公众如何自我传播和选择接收,其判断标准与道德底线何在?新浪传媒盘点年度传媒事件,特别邀请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做客《对话传媒人》微访谈,和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以下为微访谈实录:
爱在天涯 提问:‘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呢?谢谢…
张志安: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作为网民,我们的责任大于义务。责任是什么?就是“用事实说话”,对自己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理性负责,不要传播虚假信息。同时,在微博上转播信息的时候,也要注意对信息的真实程度和伦理问题进行基本的判断,以避免以讹传讹,或侵犯他人的隐私等。总之,对自己的表达负责。
矫情太郎 提问 :微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新闻自由的缺陷,您如何看待微博的这种传播功能?
张志安:同是社交媒体,微博和twitter会有不同的社会功能,说明社会结构和需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初步看起来,微博除了娱乐休闲之外还具有很重要的突破信息管制和进行社会动员的功能,这是由当下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境决定的,而twitter看起来更具有社交功能。所以,微博有助于扩大网络自由。
学府路8号 提问:职业记者面对微博该如何给自己定位?记者的一手新闻最先该放在微博上还是放在媒体上,怎样面对这样的角色错乱?
张志安:职业记者,即专业记者,其职业角色的自我定位首先应该是记录者,其次才是影响者(启蒙或者监督),客观、真实、全面、理性等专业规范依然要遵循。越是公民新闻、草根新闻发达的情况下,职业记者的水准越要体现在对真相的挖掘能力。至于一手新闻由于是职务作品,多数媒体规定要保证首发,不能先放微博。
小鸡曾是披荆斩棘的理科生 提问:老师您好,请问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的优势何在? 谢谢。
张志安:融合媒体的大趋势下,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优势至少有两个:1、本地、本地、再本地。真正立足区域新闻,做本地的环境监测者和服务提供商,这是基础;2、深度调查+深度评论。在碎片化、海量化的网络时代,报纸的优势在深度,依靠调查报道和新闻时评来实践。真正的优势是什么呢?专业、专业、专业。
杨崇峋TLBU 提问:张教授好!当前很多职业记者将微博、博客视为私人言论渠道而发表不负责任的谩骂、指责甚至污言秽语,因其记者身份而使言论带来了相对于常人更大的社会影响。您如何看待微博的公共媒体属性?职业记者在微博上的言论是否需要受其职业道德的约束?
张志安:记者微博的私人属性、组织属性和公共属性如何区分呢?我觉得,如果你要充分自由的表达,甚至宣泄式的表达,你就不要透露你的记者身份,更不要进行加V认证。如果你做了V认证,即便你声明“言论与单位无关”,也是无法全部免责的——因为公众关注你,包含着对新闻人的期待。所以,一旦认证必须慎言。
宁波骏逸信息 提问: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新闻自由多了。但是在如何监管假新闻上有什么良策呢?
张志安:自媒体时代,“假新闻”不需要监管,更需倡导“鉴别”和“澄清”。防范假新闻主要靠三种力量:1、网民的网络素养。懂得如何批判性地接受信息,识别没有消息源、不确定的消息,不急于转发,而先根据评论等加以判断;2、微博的自纠错机制。一旦有假,会很快被识破;3、传统媒体的事实调查、逼近真相。
成升-whu 提问:张老师,你是如何看待微博中大量的垃圾信息的?如何在这样的情况快速获得自己想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呢?
张志安:【如何筛选信息】微博的文本特征、传播机制和社交属性,使其传播的信息容易泛滥、碎片,作为个体如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主要方法有:1、使用rss关注功能关注有价值的微博,不定期删除无效的、保留高质的;2、优先关注有价值的加V用户,相对来说发言内容更负责;3、不要沉迷微博,读书比上网更重要。
火燃 提问:关于我国的传统媒体,怎样理解“有可以不说的真话”这句呢?总觉得很多本不该说的真话媒体都说了出来(如,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而忽略当事人的感受),本该说的真话传统媒体都噤若寒蝉没人说出来(……)。这点上,与微博相比,传统媒体如何获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