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国外媒体如何报道“美丽中国”
国外媒体如何报道“美丽中国” ——2012年国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分析 在走向强国的历史征程上,世界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本文以2012年度国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观察外媒对华报道的变化,以发现“美丽中国”的外媒形象建构。 文/高金萍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北京语言大学外媒报道分析中心自主研发的“外媒报道分析系统”,实时抓取国外55家主流媒体英文网站中的涉华报道,本文依据其数据分析,发现2012年度国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呈现如下特征: 一、关注度提升:外媒涉华报道显著增多 截至2012年12月28日,2012年度外媒涉华报道为28840条,总量比2011年度有较大提高(2011年度为24486条)。从报道倾向看,总体报道倾向比较客观,事实报道居多,在中共十八大领导人换届之前曾出现了一些臆测性报道。从报道内容来看,除政治经济等报道之外,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报道较之往年有较大幅度提升。2012年度出现的一些关涉文化软实力的报道,往往是国内国外两头开花,如5月美国签证新规驱逐孔子学院中方教师风波、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事件在国内国外同时引发报道热潮,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明证。 报道数量的显著提升,其原因在于:一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已成为西方主要国家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中国报道日益成为常规性报道中的重要领域;二是中国在全球格局中被西方国家视为重要的竞争对手,扼制中国的发展仍然是西方一些国家的出发点,中国的政治经济变动是西方关注的焦点。英国著名期刊《经济学家》于2012年2月开辟“中国专栏”,这是该刊自1942年推出“美国专栏”以来,首次为另一个国家开辟专栏。《经济学家》承认,中国目前已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并在迅速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中国实行的是一套与全球常规不一致的政治体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带给西方世界的体验是既令他们着迷,又令他们焦虑。 二、特殊年度:涉华政治报道抬升 在2012年热度最高的外媒报道主题中,政治主题占据了5614条,占报道总量的19.5 %。特别是下半年,中共十八大的召开与中日钓鱼岛争议相互叠加,导致涉华政治报道数量有较大增长。国际报道中涉华政治新闻往往负面居多,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曾批评:“某些国外记者对中国的报道是一面之词,扩大缺点,或者报道虚假新闻,误导受众,相信谣传并寻找‘事实’来支撑先入为主的假设。”这种情况在政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往往高于其他报道。 政治报道数量攀升的原因,在于本年度各类政治性事件相对密集:一是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共领导人换届备受关注;二是围绕薄熙来事件,外媒报道量很大;三是自美国宣布“重返亚太”战略后,本年度出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之争的白热化局势,中、日、菲、美等国媒体相关报道频繁,其他国家媒体也有评论性文章出现。 三、此起彼伏: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与预测报道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逐步上升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欧美债券的主要购买者,是欧美企业和市场的重要支持者,“中国模式”也是西方媒体评说的焦点。2012年度外媒对“中国模式”的报道,由赞叹转向批评,又转向认可,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形势一年来,从发展缓慢到日趋向好的发展趋势。 2012年度外媒涉华经济报道的主题集中于三个:一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上一季度中国经济重要数据及GDP增长率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迹象及评价,每次国家统计局的信息发布都会引发世界市场的强烈反应,中国能否在投资性增长减速之后实现软着陆,是外媒关注的焦点;二是中国央行宣布降息并放宽利率管制,这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步伐,是政策层面利率自由化的开端,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直接带动全球金融市场的积极反应;三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中兴华为在海外发展受阻)。这三大主题紧密交织,“中国经济崩溃论”与“中国模式”成功论此起彼伏。 四、高强度爆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议报道 近三年来,中国偶有与印度、越南、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摩擦,2012年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刺激下,这种摩擦呈现高强度爆发的态势,出现迫临军事冲突边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