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合同诈骗罪 >
《山西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山西大学》 2009年
获取最新
合同诈骗罪的证据认定
张婧
【摘要】: 合同诈骗罪是《刑法》中的一个具体罪名,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规定在《刑法》第224条中,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合同诈骗案件,往往是司法机关依据该规定,对某行为进行审查判断,最后依据自己的看法来认定其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随着近代合理主义的兴起,开始通过人的理性发现事实真相。因此,形成了一项原则:认定事实必须依据证据,其他任何东西都不是认定事实的依据。”而在诉讼过程中,认证是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对诉讼双方提供的证据,或者法官自行收集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确认其证据能力和证据效力的活动。简言之,认证就是对证据的认定。由这个概念可以看出,认定证据的主体是法官,它是法官行使审判权的一种职能活动,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 在对合同诈骗罪证据进行认定的过程中,法官本着法律的规定,对证据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得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结论。但在此过程中,法官不仅要遵循刑事诉讼证据的一般理论,如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相关规定,更要关注合同诈骗罪案自身证据的特殊性。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在合同诈骗罪证据认定时,应当对一些主要证据加以认定,这些证据有:关于“合同”的证据、关于“虚假签订不实履行行为”的证据、关于“相对方产生错误认识”的证据、关于“相对方‘自愿'交付财物”的证据、关于“行为人获得了利益”的证据、关于“相对方受到损失”的证据、关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据。通过对这些事实用证据加以认定,从而可以区分是合同诈骗罪还是诈骗罪,是合同诈骗罪还是一般经济纠纷,使案件得出一个正确的判决结果。最后,笔者还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在认定过程中的具体思维和具体方法,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本罪的认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玉桃;对合同诈骗罪客观要件的几点认识[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喻贵英;《合同法》与合同诈骗罪之“合同”[J];河北法学;2004年06期
3 李君辉;浅析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4 储槐植;侯幼民;;论刑事立法方法[J];中外法学;1992年04期
5 李卫红,王广兴;论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J];中外法学;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陈洪兵;;论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张晶,赵静;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刘少军;论刑事程序对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万毅;;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陆诗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基本问题研究——对相关传统话语的批判性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张元;;金融诈骗罪之目的要件及罪过形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吕新强;;消防责任事故罪客观要件辨析[J];安防科技;2011年06期
10 肖刚,张慧;论刑事自诉案件范围的不足与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立新;张红梅;;论检察权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红梅;;社会转型期检察机关的功能——兼论中国检察机关检察权的配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熊霞;;论检察职权配置的三个要求及其实现[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谢财能;;强制性侦查措施检察监督机制的不足与完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赵靖;;起诉阶段如何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