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讲座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讲座 (苏州工业园区法院 童康)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讲座

 

我很久以前就想和同学们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也是从青少年走过来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犯过很多错误,甚至有很多次差一点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现在想想还后怕。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当时我没有控制住自己,就有可能走上另外一条人生之路,今天也不可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以前我们讲,人不要怕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同志,但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只讲对了一半,有些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而有些错误是不可以原谅的,是必须受到惩罚的,这种不可原谅的错误其中就包括犯罪。知错就改固然好,但如果能少犯错、尤其是少犯严重的错误,岂不更好?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一个人走上弯路,再折回正路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甚至可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

在我的经历中,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二位同学的交通事故,一死一伤;二是大学里的一位校友因盗窃被判刑。所以总结起来,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二种危险的过程。一是身体上病菌的侵入,二是思想上不良的影响。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有无数病毒在我们身边游荡,我们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控制疾病,一不小心还要生病,一旦生病就要依靠药物及医生的力量来治疗;一个人精神上保持健康也是很不容易的,生活在大千世界中,诱惑无处不在,我们靠自身的良心和道德来约束自己,但有时还会因种种原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要依靠法律和警察来制裁。我们不应该寄希望于医生,等得了病后再打针吃药,而是应该在得病之前多注意预防,尽量不得病。同样,我们不应该寄希望于违法犯罪以后再进行制裁,而应注重平时的教育,使我们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地成长。所以我想,一个人长大不容易,要经历很多困难和磨难。如果说很多疾病令人防不胜防,那么犯罪应该是可以预防的,婴儿自出生以来,思想就象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最终成为精美的图画还是涂鸦一片,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现在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正逐年增高,并有低龄化趋势,如果我们不重视预防,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所以我把为大家上课作为我的义务。

我一直在思考,人为什么会犯罪?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在大学里有一门学科叫《犯罪学》,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有等级的社会里,犯罪被认为是低等人的专利。纳粹就认为只有雅利安人才是高等民族,具有高贵的品质,宁愿饿死也不会去偷去抢去犯罪,而犹太人是低等民族,是天生的犯罪者,所以为了纯化民族,要把犹太人消灭,雅利安民族应该是天然的统治者。

有的人认为犯罪是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法官的孩子是法官,贼的孩子还是贼。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持这种观点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还有人认为犯罪纯粹是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苏州人说的轧道。所谓近赤者朱,近墨者黑,所以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父母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并教育孩子要和好同学在一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有的人认为犯罪是不同文化相冲突的结果,在一种文化背景下不认为是犯罪的事情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就有可能是犯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都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从时间上讲,原始社会及封建社会一般被允许的血亲复仇在文明社会一般被认为是犯罪;从空间上讲,一般发生在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徙过程中。相信大家都看过或者听说过影帝梁嘉辉主演的影片《刮痧》。在中国很普遍的治疗偏方刮痧,在美国却被认为是虐待。当然,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毕竟人类社会不论时空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比如说抢劫杀人在任何社会都是被禁止的。

现在有的学者认为存在犯罪基因,比如有的人染色体异常,是天生的犯罪者,具有暴力或性犯罪倾向等等。龙勃罗梭运用实证的方法在监狱里对罪犯进行测量,根据他的研究成果,不同的犯罪者有不同的面部和身体特征,他还绘制了一张标准的犯罪者的头像,认为凡是这种长相的人就比较容易犯罪,但很多人认为这张画像很象他本人。当然在实践中,警察更不可能手持画像去街上寻找犯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