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事拘留 >
刑事技术是第一破案力
1999年,四川仅成都军区有一台测谎仪。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成都市公安局刑侦局副局长的杨波接受心理测试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这台机器竟准确地测出他在撒谎。此事深深震撼了杨波,在他的强力推荐下,成都市公安局引进第一台测谎仪……11年后,已当了10年成都市公安局刑侦局局长的杨波,对于此事仍记忆犹新,昨日他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阐述了自己“刑事技术是第一破案力”的理念
成都商报:什么时候开始感觉警察破案很吃力,是因为刑事技术跟不上?
杨波:其实,这个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每年我们都在梳理一些积案,从中重新挖掘线索,力争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这些积案中,有不少受到当时技术局限,甚至搞过档案核对,那需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不分昼夜工作。稍有疏忽,又得重新开始。现在电脑比对,上万人次的比对,几分钟就搞定了。
成都商报:今后破案对刑事技术有什么更高要求?
杨波:对于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具有压倒性优势。按照公安部颁布的标准和等级评定办法,成都市公安局投入巨资,先后购入NEC指纹系统、AB-3130XL全自动检测系统、502自动熏显系统、识慧模糊图像处理系统等一大批现代化高精尖分析检验仪器设备,建立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活体指纹采集、对比系统和法医病理、DNA、理化、心理测试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法医解剖中心、多功能数控审讯室、心理测试和模糊图像处理算得上全国一流。DNA实验室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二级DNA实验室”。有了这些世界一流的刑事技术设备,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各类刑事犯罪。
科技并非万能的,没有科技是万万不能。刑事技术与侦查工作的有效衔接是靠人来完成的,侦查员和技术员的业务知识应该互相融会贯通。
成都商报:从你最先倡议引进测谎仪至今,心理测试仍未作为法庭证据,这是否说明类似高科技在破案中作用不大呢?
杨波:成都市公安局引进第一台测谎仪是1999年,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当年10月15日,金堂县竹篙镇新华小学发生一起投毒案,小学校长罗启胜中毒身亡。当时警方锁定邓孝华为犯罪嫌疑人,但缺乏有力物证。于是警方对邓孝华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表明邓孝华在关于是否投毒的问题上撒谎。随后,案侦民警以此为突破口,迅速侦破此案。
至今,测谎仪已在很多案件侦破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至于其测试结果为何未作为证据,这说明测谎仪还有需要改进的空间。但是,只要有助于破案的高科技,我们都要大胆运用。
成都商报:你心目中完美的刑事技术人员是什么样的?
杨波:依法办案,树立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和诉讼意识,不枉不纵、规范的执法行为是评判刑警优劣的标尺。刑事侦查工作靠打“车轮战”“人海战”,靠“程咬金三板斧”式的审查讯问方式,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斗争的需要。侦查人员技术化,技术人员专业化将成为一个潮流。
采访结束后,杨波给成都商报记者列出了一个清单:近年来,技术处年均勘验现场200余起,受理各类物证检验鉴定6千多件,出具鉴定书3000份。在“6.5”公交车放火案、“4.2”水污染案等重特大案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中,图像室的模糊图像处理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心理测试部门先后参与过“毒水饺”、宁夏石嘴山杀人焚尸案等多起公安部督办重特大案件的测试工作,对案件侦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痕迹室直接利用大型设备在痕迹显现、指纹对比、枪弹痕迹比对以及文件、印章检验中直接侦破案件15件,在案侦中发挥重要作用60余件。指纹室去年共比对各类刑事案件1702件,抓获嫌疑人407人。DNA去年共受理案件1283件,检验材料8042份,认定嫌疑人143人,直接破获杀人案2件,破获并串并其他案件100余起。理化室受理案件检验2230余件,检验材料1万多件,在70多起案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直接认定嫌疑人50余人。
成都商报记者 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