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特别是毒品在青少年娱

满意答案

  • 法保宝团
  • 向该团提问
  • 采纳率:19.4%
  • 标签:
  • 宣言:法律是保护神,是尚方宝剑!团结就是力…
  • 法保宝团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时期。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我们有责任使未成年人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他们的不良心理品质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未成年人正处在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他们在社会中生活和成长,思想、情感、心理、行为等都会受到社会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是非观念差,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薄弱,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和消极思想、不良行为影响,形成一些不健康的性格,如狂妄自大,自私自利,胆大妄为,狭隘猜忌,悲观厌恶,畏惧错误等,这些不健康的性格是落后思想、低劣品质的基础。有人曾对70例青少年犯罪的性格进行分析,发现他们都具有自私、浮华、粗野任性、好胜、凶狠、骄横、自卑、冷酷、无耻、孤僻、敌视、懒散等性格特点。这就有力地说明了不良的思想性格会导致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失误有一定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健康。家长出于对子女的成就期待,向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千方百计地施加种种有形无形的压力。开始是温和的劝慰,耐心的说服,继而则是严厉的训斥,乃至粗暴的责备和惩罚。不少家长在失望之余还热嘲冷讽,孩子的自尊心倍受打击,容易诱发孩子的自我否定意识和自卑心理。一旦自控堤坎决口,以致行为越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教育失误的另一个原因是管理不严。父母工作忙,或为了自己享乐,不去关心孩子的成长,久而久之,孩子自由散漫,思想、学习不求进步,有的甚至逃学旷课,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青少年犯罪的更多的来自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敏感,亲情呵护少,情绪极不稳定,一遇挫折和打击,很容易出现意外。有些就把对家庭的失望,对父母的仇视恶化为对整个社会的漠然和敌视。家庭得不到温暖,人生目标模糊不清,于是就找新的寄托和支撑。单亲家庭的孩子最讲哥们义气,也容易早恋,更有甚者沾染恶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还与学校教育的偏差有很大关系。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工作若流于形式,重智育,轻德育,忽略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厌学,旷课去上网,离家出走,等等。德智失衡,未成年人道德基础薄弱,学校是有责任的。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严重污染,诱发青少年犯罪。近年来,社会文化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境外渲染色情、传播犯罪手段的音像制品和书刊大量流入,境内制黄贩黄、出版非法书刊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蔓延,一些文化娱乐场所良莠混杂,秩序混乱,色情、吸毒、赌博、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滥,成为公害。其次是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第三是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如以权谋私、请客送礼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有的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控,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政治思想和道德法制教育工作薄弱,社会文化环境严重污染,都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负效应将严重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

    怎样才能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呢?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所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

    第一,加强青少年良好思想品质教育,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青少年不良的思想性格是犯罪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良好品质和性格的培养。首先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社会是一部“无字书”,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质。如开展“学雷锋活动”,“献爱心活动”,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奉献中,他们自己的心理品质也发生了很的变化:冷漠的变热情了,自私的变大方了,娇气的变勇敢了,虚伪的变朴实了,脆弱的变坚强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其次,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许多青少年自我认识不足,缺乏“免疫力”,主要原因是自我教育实践不够,不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学校、班级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纳入整体教育计划,通过开展课内外活动,如记日记,开展音乐、美术、书法、棋类等活动,疏导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通过这些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良好心理品质。

    第二,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