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全媒体时代新闻资源的整合

信息接受渠道的多元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博弈中越来越趋向融合,构成了信息时代的立体化传播体系。为拓展生存空间,延伸品牌效应,很多传统媒体开始尝试由分散到集中,进军新媒体,整合资源,实现集团化。集团化实现了媒体资源总量的增长,但目前很多媒体的集团化还处于较低层次,只是对各种资源作简单的物理叠加,并没有做到新闻生产的集约化。有人戏言,这是一种“糍饭”式的资源整合,将饭团与油条人为地捏合在一起,但实际上糯米还是糯米,油条还是油条。

一、“糍饭”式资源整合的表现形态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条块分割,没有实现有效融合。

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创办了自己的网站,但运营成功的案例极为鲜见。它们更多只是作为传统媒体内容的另外一个传播平台而存在,缺少新媒体应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实时性和信息的关联、整合及海量储存,因而很难吸引网民关注,也很难吸纳广告,很多媒体网站甚至无法支付自身运营的费用。而传统媒体利用自家网站扩大影响力的努力也难见成效。

传统媒体为扩大影响力,纷纷向一些热门网站“献媚”,将自己的内容几乎毫无保留地提供给网络。一些网站尤其是门户网站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不断坐大,传统媒体客观上沦为网站的廉价“打工仔”。

2.新闻生产的组织体系小而全,资源浪费。

传媒集团内部有不同的传播载体,同一载体中也有不同的频道、频率、栏目等传播终端。很多集团内不同载体和终端在内容生产上依然是采用各自闭合的运作方式,信息资源独享,采编力量各自为政。对同一新闻事件,同一传媒集团的子报、频率、频道,往往都会派出记者采访,数支标有同一媒体标识的话筒指向同一采访对象的情形屡见不鲜,最后报道的内容,也几乎没有区别。这不仅浪费人力资源,也造成了内容的严重同质化。更有甚者,由于集团对下属各媒体和栏目的市场份额及广告吸纳量实行内部考核,为完成自身指标,同一集团的媒体与媒体之间、栏目与栏目之间往往展开激烈竞争,彼此封锁信息源及新闻素材、影像资料等,甚至有针对性地采取压制性措施。集团内部本应相互依托、相互协作的新闻生产活动,客观上变成了一个零和游戏。

3.传播内容缺乏层次,低水平重复。

很多传媒集团通过传播规模的扩大、传播次数的增加吸纳广告,实现赢利。一旦某种新闻样式受到欢迎,集团内部往往会复制出多个相同或相似的栏目。以某省级广电传媒集团为例,他们有6个主频道,新闻资讯类栏目有10个,其中8个是民生新闻类节目。为争夺观众,各栏目围绕信息源、播报时效展开惨烈争夺。有时,一个小车祸甚至引来五六台摄像机跟拍,“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飞狗跳”充斥荧屏,初看热闹,实则单一,观众对各栏目似曾相识的“水、碎”内容心生厌烦。

二、传媒集团如何对节目生产资源进行整合

西方传播界有个“水波纹”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事件的发生犹如投石入潭,媒介的报道应该像潭中的水波纹一样,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形成一个完整的报道体系。这一理论来自美国的道琼斯公司,他们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某新闻事件发生后,道琼斯通讯社首发,提供第一次报道服务。然后,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新闻网站、CNBC电视台(道琼斯的新闻记者同时担任CNBC节目主持人)、道琼斯广播电台、《华尔街日报》等相继出场,展开侧重点不一的详细报道。以后,接力棒交到《财智月刊》等刊物手中,进行深度报道。最后,所有报道进入自己的商业数据库,向客户提供有偿检索。这样,同一新闻事件以不同的样式,在不同的媒体介质和栏目中被反复使用、传播,满足了受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最大限度降低了边际生产成本,增强了综合效益,实现了对同一新闻题材全方位、多角度、最大化的利用。

而要实现完美的传播“水波纹”,对新闻生产的各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一个集约、高效的全媒体平台是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不少媒体已开始尝试全媒体平台的搭建。如凤凰卫视实现了“网台合一”。一条新闻或一档节目内容生成后立即放入大洋系统,凤凰网和凤凰卫视的各频道都可以同时从后台选择使用。成都传媒集团以成都商报社为核心,组建了多媒体集群,并设立了媒体融合工作室,统一调配采访、报道力量,使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资源初步实现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