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从社会学理论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预防
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预防,就是要分析青少年怎样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探讨青少年个人成长过程中个人认知(价值观)犯罪,行为发展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其行为的影响。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少年犯罪同样遵守这一永恒的规律。目前,青少年犯罪形势日益研究,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集团化、恶劣化发展。青少年犯罪受到了主客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在成长中,科学的价值观得不到良好的形成,缺乏客观环境正确引导,反而在很大程度受到客观环境不良成分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逐渐走向犯罪道路。
(一)、主观因素
从青少年自身原因入手,青少年身心成熟状况不平衡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网络等各方面的差异影响导致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展的不平衡,青少年的认知就存在差异。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造成多种的不良错误观念。享乐至上的幸福观、金钱万能的拜金观、哥们义气的友谊观、亡命称霸的英雄观、资产阶级的自由观。在这些错误认知的指引下,他们往往做出违法犯罪行为。(二)家庭客观因素
(一) 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
①教育方法不当的家庭。这类家庭一般表现为:一是家长对子女过分的溺爱;二是家长对子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三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矛盾;四是教育滞后没跟随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过程。
②不完整的家庭。一是婚姻变异的家庭。因婚姻变异导致子女生活得不到保障或身心健康遭受伤害或无人(或缺乏)教育监督而犯罪;二是父母双方外出经商或外出从事其它活动,未成年子女留在家缺少父母教育监督的。
③父母素质较低的家庭。某此父母本身素质较低,整天吃喝玩乐,享乐主义至上,或思想不健康,作风不正派,行为放荡,有的甚至违法犯罪,无视道德法律,使他们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不良习惯
一、教育方法失当
父母的行为不检点,或者采取溺爱、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三)学校客观因素
由于一个优秀学校、优秀学生等评价标准产生了不少偏差和失误,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恶果,从而使有些青少年跃出了理性的王国而跌入了违法乱纪的深渊。
1、片面追求升学率,没了品德课。革命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无形的课不能给学校增光添彩,慢慢就被遗弃。
2、接着又有了快慢班之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被编进了慢班,倍受冷落。
3、缺乏同家长沟通联络,导致学生流向社会,缺乏监督。
4、学校处分与青少年犯罪运用的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一蹶不振,在邪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不能自拔,沦为违法犯罪者
(四)社会客观因素
①社会的“污染” 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是求知欲望强,好猎奇,敢冒险,可塑性大。但他们社会经验不足,思想还不很成熟,辩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和抵制不良社会影响的控制能力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特别容易受腐朽思想侵蚀、“电子鸦片”、文化垃圾的毒害、坏人教唆等都有可能诱发青少年犯罪。
②社会就业机会不足,也是导致青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年人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对于文化知识不足又无一技之长,就很难找到工作。再加上有此青年贪图享受,怕脏怕累,就业的渠道就更少了。那么他们整天聚在一起无所事事,没钱吃喝玩乐,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④我国缺乏专门的青少年维权机构。青少年的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二、青少年犯罪预防分析
青少年的人生起点在家庭,知识基础在学校,健康成长在社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家庭防线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作为第一任启蒙老师,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家长责任重大。
1、重视家庭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成立家庭学校或家庭教育咨询中心,有目的,有重点,有组织对家长进行教育
3、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和睦、温馨、友爱、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4、建议实行家庭安全承包制
(二)巩固学校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