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法制新闻 >

从新闻写作角度谈如何做好法制新闻报道

报道

房鹏 中国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做好法制新闻报道工作,对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制新闻采写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法制新闻报道做好利的权衡、理的探究、法的考量、节的拿捏对发挥其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时,记者应当做到真实客观、把握好报道时机和尺度,充分发挥法制新闻的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

关键词:法律视角  平衡报道  时机和尺度   细节描写  适时与适度

 

“法制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具有受众及时知晓意义的法制信息。”与财经新闻、科技新闻等专业新闻相比,法制新闻信息因其题材的显著性和反常性,往往更具有新闻性和故事性,更能吸引受众注意力,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受众市场和更普遍的受众需求。可以说,较之其他类型的专业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是对社会影响最大最深的专业新闻报道类型之一。

法制新闻对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包括新闻报道通过对违法行为和现象的曝光,进行有力的舆论监督,发挥警醒作用,传播法律文化,同时提高受众的法律意识,推进法治进程等;消极影响包括误导受众,低俗媚俗污染社会文化,舆论审判干涉司法公正等。

好的法制新闻报道要求新闻记者在处理负面法制新闻信息时,讲究方式方法,通过技术性的信息处理手段,掌握好信息处理过程中利的权衡、理的探究、法的考量以及节的拿捏,做到社会利益最大化、伦理道德规范化、法律普及有效化以及报道尺度恰当化的效果,达到规避消极影响、强化积极影响的最终目的。

具体来说,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特别是负面新闻的报道时,新闻记者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报道:

(一)凡事皆依法,从法律的视角洞察社会现象

新闻角度指的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对同一事件,从不同的新闻角度去报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新闻效果。

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他认为“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各样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法制新闻之所以称作“法制新闻”,就是因为新闻报道要从法律的视角入手,最大限度的挖掘新闻事实的法制价值。这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记者要有法律思维,掌握法律知识

法律思维原本是指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相对应的,我们所强调的新闻记者的法律思维,是指新闻记者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时,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报道新闻事件。

要使法律思维成为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这就对新闻记者的法律知识储备和问题思考方式提出了一定要求。虽然法制新闻记者不一定要有法律专业学习背景,但是却一定要专业的法律知识,对其法律知识熟稔程度的要求丝毫不亚于从事法律职业者。法制新闻记者只有在日常的新闻采写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培养法律思维,才能确保在新闻报道时,能够真正从法律视角出发,洞察社会现象。

 2.新闻价值选择+法律价值选择的双重衡量标准

    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才能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对于法制新闻记者来讲,对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有更多一层次的把关。一个事件,仅仅具有新闻价值还不能被称之为是法制新闻,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选择”——法律价值的选择。所谓法律价值选择,就是要求“新闻记者在众多信息中辨别、筛选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合法信息,要把那些与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不符合的信息予以剔除,也可以说是‘过滤’,或者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以消除其负面影响。”只有那些通过新闻价值和法律价值双重筛选的新闻信息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