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挪用公款罪 >

挪用公款罪数额认定中的几个问题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2011年

获取最新

挪用公款罪数额认定中的几个问题研究

赵颖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国有资本的日益雄厚,挪用公款罪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成为一种高发性的职务犯罪。由于挪用公款罪犯罪构成复杂,司法解释对挪用公款的三种用途即归个人使用后进行非法活动、进行营利活动和进行一般性使用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数额立案标准,对认定多次挪用公款如何累计犯罪数额反而规定的过于原则性,司法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当遇到多次挪用公款中出现纷繁复杂的挪用公款行为时,在最终认定挪用公款数额上出现了不能直接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办理的情形,因此应深入研究现实法律规定和现实挪用公款行为不能完全一一对应的原因和对策。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挪用公款罪在中国历史的立法沿革,从按它罪处理到单独入罪,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对比犯罪数额认定标准的不同;第二部分通过研究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分析影响挪用公款数额认定的法律因素和事实因素;第三部分从挪用公款的一般性角度分析,即从单一性的挪用公款行为中研究挪用公款数额在通常认定上存在问题:论证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不应当明确规定的原因,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对于如何确定“虽未达到数额巨大标准”数额的影响,如何在挪用公款案中认定利息数额,救灾、抢险等特定物的数额如何确定,挪用公款案件的共同犯罪中挪用人和使用人的犯罪数额如何确定问题;对于多次挪用公款放在第四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阐述的观点,本文先从法律规定方面讨论挪用公款作单一用途的数额累计和不同用途可否交叉累计问题,接着具体按照行为人实际挪用方式的不同,即针对挪用后从未归还、或通过其他渠道直接归还或以后次挪用公款归还前次挪用公款,研究确定累计计算挪用公款数额的方法,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两个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是对完善挪用公款罪数额的立法思考,一是认为可以借鉴盗窃罪在犯罪数额上的规定,二是对于“挪用基数”的概念在立法层面可以对挪用公款数额的认定适当引入时间和数额并重的思路,更好的解决该罪司法解释与实践存在冲突的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8
  • 绪论8-9
  • 一、挪用公款罪数额认定的立法沿革9-11
  • (一) 中国古代对挪用公款行为的立法9
  • (二) 挪用公款罪在中国近代的立法发展9-11
  • 1. 挪用公款行为按贪污罪处罚9-10
  • 2. 挪用公款行为单独入罪10
  • 3. 挪用公款罪数额认定标准的变化10-11
  • 二、影响挪用公款罪数额认定的因素11-14
  • (一) 挪用公款罪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11-12
  • (二) 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释对犯罪数额的规定12-14
  • 1. 司法解释在数额认定上的明确规定12
  • 2. 引起挪用公款数额认定争议的司法解释规定12
  • 3. 挪用公款的用途对数额认定的影响12-14
  • 三、挪用公款罪数额一般性认定分析14-20
  • (一) 司法解释不应另行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犯罪数额标准14-15
  • (二) 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对数额认定的影响15-16
  • (三) 追缴挪用公款罪利息数额应采用不同追息标准16-17
  • (四) 对挪用公款数额特别巨大退还的从重处罚于法无据17
  • (五) 挪用救灾、抢险等特定物的犯罪数额应按购进价认定17-18
  • (六) 挪用公款共同犯罪应区分用途认定挪用人使用人犯罪数额18-20
  • 1. 挪出的公款仅归使用人的情形19
  • 2. 挪出的公款挪用人和使用人均有使用的情形19-20
  • 四、多次挪用公款的数额认定应恪守罪行均衡原则20-27
  • (一) 多次挪用公款作单一用途可直接累计犯罪数额20-21
  • (二) 多次挪用公款数额交叉累计首先应区分用途进行认定21-22
  • 1. 进行营利活动和超三个月进行一般性使用可直接交叉累计21-22
  • 2.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在特定条件下可交叉累计数额22
  • (三) 多次挪用公款是否归还的数额认定应区别对待22-25
  • 1. 多次挪用公款从未归还的情形22-23
  • 2. 采取直接归还公款的情形23
  • 3. 以后次挪用公款归还前次挪用公款的情形23-25
  • (四) 归还挪用公款的数额应采取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25-27
  • 五、挪用公款罪数额认定的立法完善27-29
  • (一) 可以借鉴盗窃罪数额认定的模式27-28
  • (二) 适当采用“挪用积数”的模式28-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浩然;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宣炳昭,江献军;挪用公款罪法律适用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杨崇华;丁青青;;罪刑均衡原则视野下的挪用公款数额认定[J];福建法学;2010年02期

    3 周红雨;浅谈贪污、挪用公款利息数额的认定[J];法学天地;1995年05期

    4 储盛楠;;对边挪边还的挪用公款数额之认定[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11期

    5 马锦生,郭明利;挪用公款数额交叉累计认定应制订相关法规予以明确[J];检察实践;2003年03期

    6 刘新娥,戴娟;建议增设挪用公物罪[J];检察实践;2003年03期

    7 田宏杰;挪用公款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01年07期

    8 金建文,李根福;“挪用积数”在挪用公款罪认定中的运用[J];人民检察;2005年14期

    9 刘金林;于书峰;;多次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党海燕;挪用公款罪犯罪数额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黄冬云;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孙绍伟;张明;;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完善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陈广计;;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芜湖市基层院为视角[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汪小丽;;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亲亲相隐”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9 李福定;司家龙;;唐代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马春晓;;刑事诉讼效率不应过度追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