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分析

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分析

作者:周钊华  发布时间:2009-10-28 14:14:06

三、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利用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并有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显示,目前上网用户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其中20~40岁的用户占整个网络用户总数的83.5%,其中有超过半数的为大、中(包括中专)学生。青少年“触网”的比例很高,给这些青少年用户提供了进行网络犯罪的充分机会。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安阳县几个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孩子,为了给网游充点券,将一出租车司机残忍杀害。世界上第一位将黑手伸向计算机系统,成功打入“北美防空指挥中心电脑系统”,并将美国瞄准前苏联的核弹头绝密资料一览无遗的美国少年米尼克年仅15岁。据河南省某区检察院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该地区因涉网而引发的刑事案件中有28名犯罪嫌疑人,其中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就有21名,占涉案人员的75%。网络犯罪中罪犯的低龄化倾向,令人震惊!同时,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农村的青少年具备了进行网络犯罪的基本条件,可以预见,网络犯罪有由城镇走向农村的可能性。

       3、青少年利用网络犯罪均为侵犯财产性暴力犯罪。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接触网络的人员层面也越来越广,网络技术的运用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一些网络黑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中国网友报》第86期报道称,一名资深网络安全专家说“反黑”工作很困难,像他这样接触网络六七年的老手都很难及时追查黑客的行踪。网络犯罪分子技术越来越高超。武汉市公安局计算机管理监察处侦破的非法入侵并破坏多家政府网站的嫌疑人王群,通过境外代理服务器,隐藏真实IP地址等手段,利用一种经他改造的“流光”黑客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搜索到国内一些漏洞的网站后,逐一进行攻击,连监察处的专家都称其技术和手段之新,在国内尚属罕见。在这种情况下,为网络犯罪的侦破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得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并不能得到他应有的严惩。

 

四、预防和制止网络引发犯罪的对策

 

    1、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对青少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正确的引导,树立止确的网络使用意识。

       我们传统的思政教育的手段较为单一、宣传阵地比较少、内容陈旧、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要,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从青少年的角度讲,他们在思想上是全新的,所以和新事物结合得较为紧密。所以传统的思政教育面临着反思、重新拓展渠道和抢占阵地的迫切性。从事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工作者,要对网络进行充分的接触和了解,对网络犯罪的特点和成因进行研究,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教育的新成效。并且这种网上教育并不代表可以放松传统思政教育的方法,网上网下的教育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只是目前在保持传统的方法的同时要适应青少年生活的新变化,拓展网上思政教育的新空间,以求思政教育功能和效果的全面实现。

       2、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创造良好网络环境。

       3、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目前世界各国制定的法律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缺乏实际操作性。由于法律制定不成熟,使得在认定这些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行为处罚时,就会碰到各种难题。如韩国的网络自杀协助案中,因为韩国的法律目前尚未能触及此类案件,在证据认定、量刑轻重等问题上都是全新的问题,已引起韩国司法界、学术界、新闻界的激烈争论。网络犯罪的立法工作与一般常规犯罪的立法不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要制定一部完善的有关网络犯罪的法律必须要由法律专家、网络技术专家等共同来完成,且网络具有较快的升级更新特征,所以这部法律还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

    4、网络犯罪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需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网络犯罪得以预防和制止。

 

五、结束语

 

    网络的简捷高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网络也是一刃双面镜,青少年利用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加强青少年德育和智育,呼吁整个社会来关注这一现象,社会各届:包括立法、司法、学校教育、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网络犯罪,引导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上一页  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