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青少年性犯罪纪实:偷吃禁果的女孩走上不归路(10)
☆专家视角:
家庭的变故导致了雪儿不得不14岁就辍学下来找工作,从而过早的接触社会,这为她一年后就犯罪埋下了祸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场所,家庭的不幸,往往对孩子的未来会留下很大的阴影和精神上的创伤。雪儿14岁正上初二,正是学习知识为未来打基础的时候,却不得不辍学打工。然而一个14岁的女孩子怎么知道在社会上如何生存?一年后便成为强奸犯的指使和帮助者。
好逸恶劳和结交不好的朋友,是雪儿堕入犯罪的又一诱因。刚开始做保姆时她觉得受别人管束。其后认识了所谓的“大姐”,在大姐的介绍下干脆辞去保姆工作,就干起了坐台小姐的生意。不能不说,雪儿自己本身的好逸恶劳是其迈入这一步的重大原因。即使是一个14岁的少女,也应知道当坐台小姐不是什么好事,在没有外界诱逼的情况下,自己甘当坐台小姐,只能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对性行为的习以为常和不负责任,是雪儿犯罪的第三诱因。不算坐台的,她还和好多男孩子发生过性关系,她自己说:“在一起玩过的,只要人家提出来我就会答应的。我对这个无所谓。”她对自己的放纵和自甘堕落,与其后的犯罪行为息息相关。其实她犯罪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责任感。不尊重自己更不尊重别人,导致犯罪的发生,也是自然的了。
(潘兆康)
受害者还是害人者?这两种社会角色的区别往往就在一线之间。故事中的雪儿是一个害人者,她帮助别人,轮奸美发店店主;但她更多的是一个受害者:最疼自己的父亲进了监狱,刚上初二就辍学,13岁就得承受家庭的重担,15岁被引诱强迫卖淫。对于这样不幸的女孩,我们给予她的应当是同情和关心,而不是谴责和惩罚。
怎么让这些“苦命的孩子”不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不是给他们陈词滥调的说教,不是给他们警惕的眼神,而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很多未成年人都承受着种种不幸:亲人早亡,父母离异,家境贫困,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健康地长大成人,就是因为他们仍然得到了不少的关爱。
校园是这关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的学校教育饱受诟病,但是所有的调查都显示,校园中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的发生几率远远低于那些辍学的未成年人;因此抛开学校的教育塑造功能不谈,学校自身的存在,就在很大程度上将社会的污垢挡在了校园之外,保护着每个身在校园的未成年人。将每个应当在学校上学的孩子留在学校,这就是学校对未成年人最大的关爱。
家庭是这关爱中的关键。由于每个家长的个性、文化程度不同,很难要求每个家庭的教育都是先进而有效的。但是无论能力大小,无论文化高低,无论个性如何,给予子女应有的关心和爱护,是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我们不怕家长缺少知识,哪怕他一字不识,而是怕他们缺少耐心;我们不怕孩子没有远大的理想,哪怕他只想做一个平凡的人,而是怕他们没有生长理想的土壤;我们不怕孩子犯错误,哪怕是在性方面的错误,而是怕没有人去帮他们改正错误。给予他们感情上的关心,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就是家庭给孩子最大的关爱。
告诉孩子,有人一直在关心他,他就会知道更好地爱惜自己,他也就会懂得更好地去爱护别人。
文章摘自《性犯罪少年调查:碎在卷宗里的玫瑰》
直达:新浪女性频道《两性学堂》栏目 打开两性世界的私密读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