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打击假记者、假媒体新闻敲诈

  打击假记者、假媒体新闻敲诈

  坚决查处新闻敲诈 规范新闻传播秩序

  《中国特产报》未能履行对新闻采编和记者管理职责,被注销出版许可证

  据新华社电 中宣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并通报一批媒体采编人员及假记者、假媒体新闻敲诈典型案例,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新闻敲诈蔓延的势头,进一步规范新闻传播秩序。

  连续查办多起新闻敲诈案例

  从去年到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拳出击,又连续查办了《中国特产报》《中国经济时报》《西部时报》《企业党建参考报》等媒体机构,以及《今日早报》记者金侃群、《都市快报》记者朱卫、《杭州日报》记者杨剑等新闻采编人员新闻敲诈的案例。

  在《中国特产报》及其记者违法案件中,该报社记者刘会丽、郭焕璋、杨飞多次到宁夏永宁县等地采访,违法从事经营活动并收取22万元的宣传费。经查实,中国特产报社内部管理极其混乱,社领导班子主要由退休或者内退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人均来自同一家庭,未能履行对新闻采编活动和新闻记者的管理职责,对部分采编人员不发工资,还要求这些人每人每年上缴20余万元费用。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吊销《中国特产报》报纸出版许可证;吊销涉案记者的新闻记者证;注销该报社其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

  各地查办相关案件136起

  今年1月至3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开展了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查办相关案件136起,影响较大的40余起,特别是北京、河北、山西、江西、湖北、陕西等地案件查办力度大。其中北京薛运冒、李凌团伙假冒记者敲诈勒索访民案,河北石家庄马雪鹏团伙假冒记者敲诈勒索案,山西忻州袁凯假冒记者敲诈勒索案,等案件的查办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据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些案件存在一些突出特点,例如假媒体的名字都很大,往往与“法制”“监督”“廉政”“政务”等联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限期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规新闻单位,撤销一批违规记者站,并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原标题:打击假记者、假媒体新闻敲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