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与预防

《华东政法学院》 2007年

获取最新

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与预防

郑英豪  

【摘要】: 当前,大城市中心城区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在犯罪类型、手段、犯罪对象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在成因上既受到一般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影响,同时某些因素与大城市中心城区特殊的地域性特点相结合,也衍生出一些容易滋生犯罪的新的土壤,如中心城区特有的高度繁荣的畸形文化市场、大量涌入的外来流动人口对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带来的新考验等等。政府和社会面对这一新的严峻挑战,应该做什么和应当如何做的问题始终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大城市中心城区的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中,相应的政府机关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社会控制与社会教育体系如何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最大作用,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比较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进而结合自己所学的相关犯罪学理论知识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青少年犯罪在总结分析其特征成因的基础上,为在实践中如何更好的对其予以预防和控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除前言和后记外,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大城市中心城区之一的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犯罪现状的数据分析,总结了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包括在主体、客体对象、行为及主观方面的特征和表现。进而针对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防控中存在的问题:立法及司法保护的缺失、防控理念的滞后、防控手段的单调,逐一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在上部分分析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首先从人格层面分析了中心城区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对青少年人格的负面影响以及中心城区的社会环境滋生的不良社会环境对这一地区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社会层面的成因: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控制弱化,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的滞后。最后就大城市中心城区自身的地域性特点对青少年犯罪的促发作用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在分析了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后,针对其预防与控制的基础予以论述。首先从以人为本的现代司法理念、一般紧张与控制理论以及依法防控的理念三个角度为其寻找理论支撑;其次现阶段我国已有的青少年犯罪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结合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例,论证了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在前一部分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基础和依据的基础上,首先确立防控工作的指导原则,接着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途径:环境防控途径、社会防控途径、法律防控途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6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导言11-12
  • 第一章 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12-23
  • 第一节 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的现状12-15
  • 一、近三年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犯罪的总体情况12-13
  • 二、近三年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犯罪的人员情况13-14
  • 三、近三年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犯罪的案件类型14-15
  • 第二节 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的特征15-19
  • 一、犯罪主体方面的特征15-16
  • 二、犯罪客体方面的特征16-17
  • 三、犯罪行为方面的特征17-18
  • 四、主观方面的特征18-19
  • 第三节 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防控中的问题19-23
  • 一、青少年犯罪相关立法及司法保护制度的缺失19-21
  • 二、防控理念的滞后21-22
  • 三、防控手段的单调22-23
  • 第二章 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23-34
  • 第一节 人格层面分析23-26
  • 一、中心城区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对青少年人格的负面影响23-26
  • 二、中心城区的社会环境滋生的不良社会心理26
  • 第二节 社会层面分析26-32
  • 一、畸形繁荣的中心城区文化市场影响26-29
  • 二、大城市中心城区社会控制职能的弱化29-31
  • 三、大城市中心城区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的滞后31-32
  • 第三节 地域层面分析32-34
  • 一、建筑空间布局形态的影响32-33
  • 二、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形态的影响33-34
  • 三、现代化的交通对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率的影响34
  • 第三章 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防控的基础34-43
  • 第一节 理论基础34-37
  • 一、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司法价值理念34-35
  • 二、一般紧张理论与控制理论的整合35-37
  • 三、依法防治的理念37
  • 第二节 现实基础37-40
  • 一、我国现阶段有关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法律体系37-39
  • 二、大城市中心城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有益探索39-40
  • 第三节 外国相关立法例借鉴40-43
  • 一、主要国家和地区管理青少年事务的方式40-41
  •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立法类型41-42
  •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预防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司法措施42-43
  • 第四章 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防控的具体途径43-52
  • 第一节大城市中心城区青少年犯罪防控的准则43-44
  •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43
  • 二、区别防控的原则43
  • 三、预防与控制的规范化原则43-44
  • 第二节 环境防控途径44-45
  • 一、改善中心城区的环境布局设计44-45
  • 二、对潜在犯罪目标及区域控制45
  • 第三节 社会防控途径45-49
  • 一、继续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防控45-46
  • 二、建立健全外来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防控体系46-49
  • 第四节 法律防控途径49-52
  •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青少年法律制度49-50
  • 二、推行与完善少年恢复性司法模式50-52
  • 参考文献52-5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4-55
  • 后记55-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玉;;青少年犯罪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J];学理论;2012年1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赞;哈尔滨市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陈鸣;中心城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对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丽,王兴中;国外对城市心理安全空间的研究[J];规划师;2003年11期

    2 武志亮;浅议城市青少年犯罪[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3 余明泉;对城市化进程中犯罪防控问题的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关颖;关注未成年人、家庭及其城市——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青年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世杰;;浅论青少年罪犯心理矫治[J];边缘法学论坛;2011年02期

    2 程杨;;“慎刑慎杀”政策下的国家补偿制度之价值分析[J];才智;2009年01期

    3 刘萍;加入WTO后我国犯罪态势前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小江;;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在转型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陈潇潇;朱传耿;;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综述及展望[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