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贪污罪 >

《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山东大学》 2007年

获取最新

贪污罪犯罪构成研究

刘刚  

【摘要】: 本文以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论述当前贪污罪犯罪构成的司法认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贪污罪四大构成要件的系统分析和论证,针对现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紧密结合司法实践,进一步阐明刑事法律中关于认定贪污犯罪的相关规定和具体适用问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贪污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观故意;贪污罪的客观方面;贪污罪的客体和犯罪对象。 论文的第一部分为贪污犯罪主体论,从分层次剖析国家工作人员的外延入手,深入把握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并对三种特殊身份人员的主体认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讨论贪污罪的主观方面。通过从贪污罪的罪过形式、认识因素、意志因素、贪污故意的证明、贪污罪的犯罪动机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贪污罪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并单列一节详细论述了个人承包经营中的贪污故意。第三部分论述贪污罪的客观方面。本章节在讨论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内容问题后,着重分析了其主要行为手段。第四部分从贪污罪的客体和犯罪对象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提出了“惟有将国家工作的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两个方面内容共同作为贪污罪的侵犯客体较为妥当”的观点,同时提出公共财产不仅限于刑法第91条规定的范围,还包括礼金、保险金以及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等。在余论中,作者则提出“犯罪主体采用列举式,不留口袋”的建议,尽量不使用兜底条款,避免引起司法混乱。 本文是作者对三年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学刑法理论和十余年司法实践的系统总结。是在吸收和借鉴广大前辈、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贪污罪犯罪构成问题进行的尝试性研究,以期对我国贪污罪的立法和司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英文摘要9-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贪污罪的犯罪主体13-25
  • 第一节、普通贪污罪犯罪主体13-23
  • (一) 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13-18
  • (二) 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18-21
  • (三) 几种特殊身份人员的主体认定问题21-23
  • 第二节、特别贪污罪的主体23-25
  • 第二章、贪污罪的主观故意25-39
  • 第一节、贪污罪的罪过形式25-26
  • 第二节、贪污罪的认识因素26-28
  • 第三节、贪污罪的意志因素28-31
  • 第四节、贪污故意的证明31-35
  • 第五节、贪污罪的犯罪动机35-36
  • 第六节、个人承包经营中的贪污故意的认定36-39
  • 第三章、贪污罪的客观方面39-57
  • 第一节、“利用职务上便利”的内容39-42
  • 第二节、贪污罪的行为手段42-57
  • (一) 利用职务上便利的侵吞43-47
  • (二) 利用职务上便利的窃取47-50
  • (三) 利用职务上便利的骗取50-54
  • (四) 其他利用职务上便利的手段54-57
  • 第四章、贪污罪的客体和犯罪对象57-63
  • 第一节、贪污罪侵犯的客体57-58
  • 第二节、贪污罪的犯罪对象58-63
  • 余论63-64
  • 主要参考资料64-66
  • 致谢66-6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杰,张昌明;贪污罪主体资格的变化与界定[J];当代法学;1999年03期

    2 刘流;论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孙谦,尹伊君;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论[J];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4 张兆松;论受委托从事公务人员的刑法地位[J];人民检察;2001年07期

    5 ;贪污犯罪行为方式论[J];检察理论研究;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马长生;彭新林;;前科消灭的性质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李娜;;论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艳;徐凤霞;;论公诉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朱延福;张洪;;生命的经济价值与贪污受贿罪的量刑标准[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