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从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入手积极引导犯罪青少年
【找法网 犯罪目的】一直以来,青少年犯罪都是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与此相对应,如何有效预防或者说防范青少年犯罪,也是各国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客观地讲,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并在各级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所以在诸多预防措施中,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尤为重要。但如何引导?不同的机关、部门有不同的做法,如政府和学校可能主要通过举办法治宣传或者法治教育讲座来引导;人民法院主要是通过少年法庭、法治帮教等方法引导。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的办案人员,工作中接触的青少年主要是涉嫌犯罪的青少年,接触方式主要是提审,根据以往提审的经验,我认为通过在提审中深入挖掘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然后针对该犯罪动机和目的,有的放矢地施以相应的法治教育,对于引导犯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预防其二次犯罪较为可行。
在青少年犯罪中,其犯罪动机多出于哥们义气、报复欲、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模仿游戏或电影、电视中的情节寻求刺激等动机而实施。实施的犯罪主要为盗窃、抢劫等侵财性和伤害、杀人等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聚众斗殴或寻衅滋事等。下面笔者结合提审实例阐述一下,如何从犯罪动机和目的入手,积极引导犯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1、哥们义气型
针对此种犯罪动机,主要进行“法律至上”观念教育。在办理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张某某故意伤害一案时,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交待其和被害人李某某根本就不认识,无冤无仇,打李某某,纯粹是为了帮哥们王某某的忙。哥们义气固然重要,但比哥们义气更重要的是法律的规定,一旦哥们义气超了法律规定这个度,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你被关进看守所,不是因为哥们义气,而是因为你打伤(伤害)李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准确地说是刑法的规定。法律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制裁;而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哥们义气,他可能受到的只是道德谴责。想想看,道德谴责和受法律制裁---被关进看守所(失去自由)---被判刑(失去自由+劳动改造)----在这期间将再也不能和自己的同学、家人在一起享受学习、生活……,那个更严厉!当然如果在合法限度或者说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还是可以以哥们义气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