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死刑 >
反垄断专家谈自己被解聘:好比给死刑犯做辩护
反垄断专家谈自己被解聘:好比给死刑犯做辩护
发表于 2014年8月14日1:51
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张昕竹
解说:
他既是国务院反垄断专家,他同时又受聘于正在接受反垄断调查的公司,如今他因违反工作纪律被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解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有他,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有他,国家价格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有他,中国银联专家咨询委员会也有他,中国联通发展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还有他,众多的机构兼职,不同的利益诉求,他又该遵循怎样的规则?决策部门需要专家,职能部门也需要专家,立法需要专家,修法也需要专家,企业更需要专家,游走各界的专家如何做出独立的建议?《新闻1+1》今日关注:专家如何不“挨砖”?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在最近的一段日子里头呢,反垄断这个词是被媒体高提及率的一个词。在这样一个反垄断的大潮当中,像奔驰、奥迪、宝马都是非常被媒体关注的名字,然而从昨天到今天在这股反垄断的浪潮之中有一个名字超过了以往的这些名字,这个名字是一个人名他叫张昕竹,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的成员,媒体之所以从昨天到今天是高度的关注他,是因为媒体报道他被解聘了。
解说:
今天一条关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被解聘的新闻占据着各大网站的重要位置,而舆论对这一消息的关注从昨天就已经开始。昨天下午4点07分,中国新闻网最先发布了一则仅有63个字的消息,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因违反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工作纪律被解聘,消息一出张昕竹便对被解聘一事作出回应,我帮外企说话了,这是昨天晚上一些媒体在报道张昕竹事件时使用的标题,根据媒体的报道,张昕竹至今没有接到被解职的正式通知,而他也是昨天下午通过媒体才得知此事,而他对此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我给死刑犯做了辩护,任何一个案子都有正方和反方不能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吧?今天中新网原引报道知情人士的说法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之所以被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解聘,是因为他以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的身份受聘于正在接受国家发改委调查的高通公司,收取高额报酬,为其出据所谓未垄断的经济学证据,违反了咨询组工作纪律。
今天经济观察网进一步报道称,在国家发改委对美国高通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期间,发现张昕竹收受了高通公司提供的600万资金,多次为高通公司辩护,并为高通公司编写了一份厚达几百页的报告文件,针对上述指控,今天中午澎湃新闻联系张昕竹,告知其有媒体报道你收了高通600万的报酬,张昕竹短信回复称扯淡。而截止到目前事件中的另一方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依然没有正式回应,有媒体也查找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工作规则,其中明确规定维护专家咨询组的声誉,不得从事与履行专家咨询组职责利益冲突的活动,未经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同意,不得以专家咨询组成员身份从事与履行专家咨询组职责无关的活动。
今天新华网发表评论称名理顶着国家反垄断委员会咨询专家的头衔,暗里收钱替被调查企业备书被解聘后还避重就轻表态,只是为外企说了话,这样的专家不管其学术水平多高,其行恶劣,其德可鄙。新华网的评论还称一些跨国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垄断利益,面对监管部门的反垄断调查会无所不用其极,使出各种手段,拖延时间阻碍执法,花钱运作相关专家支持,利用排外说法为自己叫屈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受聘于政府部门的相关专家为外企说了话,违反纪律收取利益相关方酬劳,对此情景应查个水落石出并公之于众。
白岩松:
针对张昕竹首先我自己有用两种态度,第一个他绝对是有才华的,他如果没有才华不会拥有那么多的头衔,同时参与了《反垄断法》的起草,而且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才华方面是毫无疑问的,第二个我也非常反感人们用道德的各种各样的这种棍子去打他,认为如何如何把他立即变的好像是龌龊不堪,我觉得应该就事论事,因为有的事情是他作为专家也许是可以做的,但是作为某个特定的小组或者特定委员会里头的时候,这个活动不能做。那么就事论事解聘了,也就是说换给他另外某种自由,因此没必要用道德的这种因素去捆绑他,或者说是打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