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抢劫罪 >

抢劫罪定罪量刑轻重之辩(北京律师,张志胜)

抢劫罪定罪量刑轻重之辩(北京律师,张志胜) 时间:2009年10月21日  |  投稿人:(律师)张志胜  |  关键词:抢劫罪 定罪量刑  |  浏览:1966

“抢劫”,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词;我们出行过程中最忌讳的一个名词。胆战心惊之余,公众心灵深处对抢劫行为深恶痛疾。这种社会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绝对不能因为抢劫而歧视嫌疑人或者被告家属,甚至,张志胜律师认为,嫌疑人或被告家属也是受害者,只不过是从另外的一个层面看待这个问题罢了:家属首先遭受妻离子散的苦痛,之后是对嫌疑人或被告在牢狱中的焦虑,然后是耗费大笔钱财聘请律师遭受经济上的损失。抢劫罪到底有多重?它与敲诈勒索、抢夺有和区别?这将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北京律师,张志胜


    “抢劫”,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词;我们出行过程中最忌讳的一个名词。胆战心惊之余,公众心灵深处对抢劫行为深恶痛疾。这种社会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绝对不能因为抢劫而歧视嫌疑人或者被告家属,甚至,张志胜律师认为,嫌疑人或被告家属也是受害者,只不过是从另外的一个层面看待这个问题罢了:家属首先遭受妻离子散的苦痛,之后是对嫌疑人或被告在牢狱中的焦虑,然后是耗费大笔钱财聘请律师遭受经济上的损失。抢劫罪到底有多重?它与敲诈勒索、抢夺有和区别?这将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抢劫罪的基本概念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犯该罪者,将可能判处3-10年有期徒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客体为公私财产权利和他人人身权利,主观方面为故意,客观方面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实施抢劫。根据“三阶层”理论,抢劫行为应具有该当性,即客观上是否存在抢劫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具备该当性之后,看是否具备违法性,即该抢劫行为是否具备违法阻却事由,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最后考察是否具备有责性,即行为人是否精神正常、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抢劫罪定罪量刑的轻重


    一般而言,具有未遂、中止、自首、立功等情节的被告,最终可能获得较轻的刑事处罚;未成年人犯罪,当从轻处罚;聋哑人或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处罚。同样,如属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这些规定适用于抢劫罪被告。


    犯抢劫罪的,将被判处3-10年的有期徒刑,这是常态。如果有下列情节,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入户抢劫、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金融机构、多次或数额巨大、致人重伤或死亡、持枪抢劫、冒充军警、抢劫军用及特定物资的。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抢夺之辩


    如果法院认定某行为构成抢劫罪,则罪刑法定。被告最终被判处何种刑罚由法律规定;罪轻罪重当有定论。但是,如果将“抢劫”行为最终认定为敲诈勒索或者抢夺,事情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转机。


    1、名为“抢劫”实为敲诈勒索。甲乙二人合租一房各占一间,一日,甲与其男友在房间内做爱,声响巨大影响乙之休息,乙“敲门示警”;甲之男友冲入乙房对乙施暴,并将乙之手机带走作为扣押,令乙明日交5000元换取手机。甲之男友最终被深圳某区法院判处敲诈勒索罪。从形式上看,该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构成,但是,仔细分析便发现,甲之男友并没有抢劫的故意,带走财物的目的也仅仅是勒索乙之现金。


    2、抢劫与抢夺之分。区分比较明确,抢劫注重当场使用暴力侵害他人人身或迫使他人处于无力反抗状态;抢夺则不然。被害人无力反抗状态须有抢劫行为人造成;否则,被害人早已处于无力反抗状态,行为人实施“抢劫”,实为抢夺。


    将犯罪行为向敲诈勒索或抢夺等行为“靠”的好处


    比较一下抢劫罪和敲诈勒索、抢夺罪的法定刑及可明白为什么许多律师“奋不顾身”在这个方面做工作。犯抢夺罪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10年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犯敲诈勒索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3-10年有期徒刑。显然,如果将某“抢劫”行为辩护成敲诈或抢夺,无疑,律师工作是成功的。


(原创作品,切勿抄袭,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张志胜律师,中共党员,法学硕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北京知名学者型律师,曾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人物周刊、标准生活等媒体专访;2005年,被司法部选调参加司法考试(律师执业资格考试) 阅卷,主阅论述题第三题。2006年参加美国华盛顿大学重点项目调研。


    联系电话:010-67675113,13718017337,13911920598;


    张律师主页:。

在线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