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受贿罪 >
对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存废分析
《西南政法大学》 2011年
获取最新
对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存废分析
林辛
【摘要】:“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收受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受贿罪有关问题争议的焦点。刑法将“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收受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给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带来困扰。当前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是否应作为收受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其中肯定说又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笔者分别分析肯定说的主观说和客观说后认为,无论是主观说还是客观说都无法解决“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作为收受型受贿罪构成要件的理论缺陷,也无法适应客观司法实践和反腐大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本应作为一个量刑情节,现行法律将其作为收受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实为不妥。因此,本文立足于否定“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要件地位,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理论上的悖论、对于国家廉政制度的危害、于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最终提出废除该要件的价值旨归,希望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能对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案由及案情。被告人李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其在逢年过节,以及在其父的葬礼上收受他人巨额礼金的事实。 第二部分归纳了案件争议观点和焦点。本案中争议的焦点是:被告人李某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礼金”,未为他人谋取利益,其收受的“礼金”是否应以贿赂论,其收受的礼金数额是否应从受贿总数额中减除。 第三部分是对本案争议焦点所涉观点的展开及简要分析。关于争议焦点所涉两种争议观点各自的立场及理由。 第四部分是结论及法理分析部分,是本文的核心所在。本部分最后为结论,表明对案例中争议问题的最终看法及其理由。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为他人谋取利益”现存理论争议,“为他人谋取利益”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论述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价值和必然趋势。其中,在第一部分,分别论述了时下法学界关于理解“为他人谋取利益”本身存在的分歧和基于“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应作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而对应的肯定说和否定说。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和论述了“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一部分则论述了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要件属性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振民;;关于取消受贿罪中利益要件的思考[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宋丹;刘艳明;;受贿罪利益要件的认定[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方明;“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定位[J];人民检察;2002年10期
4 冯佳斌;;论受贿罪的利益要件: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中心的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阳振华;刘吉如;魏建文;;对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省思[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朱建华;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取消论[J];现代法学;2001年04期
7 方明;;对受贿罪若干问题的反思与重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牛广甫;;罪刑法定原则之中国选择[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陆诗忠;;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金鑫;;人格权与公共安全的冲突——厦航黑名单案件引发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周舟;;新视角下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向宽宇;黄纯丽;;检察机关量刑监督制度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