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故意杀人罪 >

《苏州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苏州大学》 2009年

获取最新

论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量刑

陈小波  

【摘要】: 故意杀人罪作为暴力犯罪死刑判决“最后的堡垒”,其死刑判决的频率和次数往往高居不下。伴随着我国司法文明的进步和死刑限制的呼声,在该罪立法简单罪状的情况下,必须对其量刑特别是死刑量刑给予一种更高层次的关注。本文首先对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量刑因子”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它们之间对死刑判决的不同影响;再对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量刑基准进行研究,认为这是符合立法本意和司法解释及“杀人偿命”的报应倾向使然;然后分类阐述故意杀人罪死刑判决背后的利益冲突、价值冲突和文化因素,认为死刑判决的出炉是不同的利益、价值和文化的博弈、均衡的结果。当然,在故意杀人罪死刑量刑的过程中,法官也要秉承少杀、慎杀的理念,以人性和人道的精神,小心而为,依法而判,慎用死刑、少用死刑,引领、劝解民众走向宽容和理性,从而最终达到限制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目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一、故意杀人罪死刑量刑因子及其冲突8-20
  • (一) 死刑量刑因子的分析8-17
  • (二) 死刑量刑因子的竞合与冲突17-20
  • 二、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量刑基准20-24
  • (一) 量刑基准的概念20-22
  • (二) 对故意杀人罪死刑量刑基准的理解22-24
  • 三、故意杀人罪死刑判决的利益均衡24-29
  • (一) 利益的分类24-26
  • (二) 利益的冲突与平衡26-29
  • 四、故意杀人罪死刑判决的价值冲突29-39
  • (一) 个案公正和整体公正的冲突29-34
  • (二) 刑罚谦抑与刑罚必要的冲突34-36
  • (三) 刑罚人道与刑罚残酷的冲突36-39
  • 五、故意杀人罪死刑量刑的文化因素39-42
  • (一) 死刑文化的特点40
  • (二) 死刑文化的影响40-42
  • 六、法官意志对故意杀人罪死刑量刑的影响42-46
  • (一) 慎用死刑意识的延续42-44
  • (二) 法官在慎用死刑方面的引领作用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0-51
  • 后记5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其武;;故意杀人罪优先适用死刑否定论[J];河北法学;2011年06期

    2 冯雪;;对王斌余案量刑情节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3 焦武峰;;故意杀人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司法适用思考[J];中国检察官;2010年16期

    4 阴建峰;;论故意杀人罪死刑的立法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曾粤兴;死刑的司法与立法限制——量刑情节的制约[J];时代法学;2005年05期

    6 陈兴良,葛向伟;死刑限制论的一个切入——以故意杀人罪为线索的展开[J];法学杂志;2005年05期

    7 陈洪兵,安文录;从刑法解释论谈死刑的司法控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4期

    8 王永兴;;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实证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8期

    9 李永升;;关于死刑适用的具体标准再探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左坚卫;;民意对死刑适用的影响辨析[J];河北法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道鸾;;正确理解和掌握死刑适用标准,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2 刘守芬;李瑞生;;生命刑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3 叶峰;鹿纪国;;在医疗活动中随意处死活性引产儿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军;;析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游伟;;“重刑”政策思想及其成因与危害[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武延平;武培;;学习董老的慎刑思想 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7 田甜;;我国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可行性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解成;;想起了董必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9 李萍;;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运用——以“抢劫致人死亡”的认定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刘万福;;对一起艾滋病患者故意伤人案件的思索[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张忠斌;关于几种罪名死刑适用的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记者 周婷玉 崔清新 邹声文;减少死罪 慎用死刑[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邓聿文;云南高院对李昌奎改判的解释令人失望[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邓聿文;“慎杀”还是“枉判”[N];中国经营报;2011年

    5 杨金华 陈昊阳;对老年人该不该适用死刑[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李英锋;“腐市长”同领死刑的深意[N];恩施日报;2011年

    7 张曙光;死刑适用应有年龄上限[N];检察日报;2003年

    8 海南大学法学院 王琳;从严格死刑适用标准看废除死刑前景[N];深圳特区报;2011年

    9 陈兴良;死刑不能承受之重[N];法制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李忠好 通讯员 管国庆 汤 红;淮南一肇事司机构成故意杀人罪[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憬宏;论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D];吉林大学;2007年

    2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华杰;论死刑适用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陈果;论死刑正当程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王奎;死刑正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7年

    6 任志中;死刑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利荣;论量刑的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9 何显兵;死缓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李世清;毒品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菲;试论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仲佳;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晓琼;论我国死刑的适用标准[D];苏州大学;2010年

    4 袁颖;论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标准[D];南昌大学;2011年

    5 孙雨;论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D];苏州大学;2012年

    6 周阳;论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高铭凯;我国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石松;刑法法益理论视角下的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崔欣欣;论故意杀人罪中的死刑适用消极标准[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陈永刚;论死刑的司法限制[D];黑龙江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