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姚家岭拆迁,民主与法制报头版报道!
姚家岭拆迁,民主与法制报头版报道! (2012-08-15 21:46: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报道
多方博弈下的拆迁江湖
—— 财政厅干部遭遇拆迁“冷暴力”
发布:2012-08-14 16:39:11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娜 发自武汉 浏览:1036次 【】
遭遇强拆,湖北省财政厅干部也同普通百姓一样有着各种遭遇。
拆迁,究竟要给城市刻上什么样的烙印?
58岁的成陆源紧张地向窗外张望,在湖北省财政厅工作20余年的他近几日心神不定。
8月1日下午,一辆车牌号为鄂AKU736的黑色面包车停在财政厅门口多时。附近,五六个上身赤裸、胳膊刺青的小青年来回游荡。
“他们这几天的目标,就是我,想要用这种方式让我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成陆源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就在两天前,他发现这辆面包车时刻尾随着自己,深夜,楼下亦是人影晃动。
虽然未达成拆迁协议,但事实上,成陆源位于武昌中北路姚家岭9号的房屋在2012年元旦前,已被强行拆除。
提及此事,成陆源的嗓门顿时变大,“他们已经违法了,强拆我房子在先,我还没有追究他们,现在反过来跟踪我,还在商谈阶段,拆迁方使用这样的手段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当晚6时,下班后的成陆源开车离去,不出所料,那辆黑色面包车“如影随形”紧跟其后……
拆迁“冷暴力”
“他们不打,不骂,就是在单位、家门口守着我,跟踪我,要跟我谈。”
“平白无故地跟踪一个人,虽然没有限制我的人身自由,但从法律角度上讲却是侵犯了我的人身自由,造成我心理恐慌。”成陆源将之称为拆迁中的“冷暴力”。
据了解,湖北省财政厅家属楼建成于1992年,房屋产权原属于省财政厅,住房货币改革后已卖给个人,并办理了“两证”。
此次姚家岭拆迁涉及湖北省财政厅干部、职工共20余户,目前只有包括成陆源在内的5户尚未达成拆迁协议。
虽然和武昌区拆迁办有过几次接触,但终因不能接受拆迁方的安置、补偿条件,协商无果。
“我提出来的要求他们认为高了。一个是我的房子是精装修,但拆迁办给我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2万元,搭建的15平方米并未算在有效面积内。大户型、增加面积、高标准装修都未考虑在内。”
“价格太低,我接受不了。”成陆源告诉记者,马路对面和他家房屋仅隔20米的海山经谷楼盘的均价已经是每平方米1.65万元。
一周前,原在财政厅任职,后调到政府采购中心的一位干部被迫签了拆迁补偿协议。此前,他没签协议的原因是认为协议存在很大缺陷。拆迁公司的人为此连续跟踪了他3天。
“他们不打,不骂,就是在单位,家门口守着我、跟踪我,要跟我谈。”考虑到自身的安全问题,3天后几近崩溃的他在协议上签了字。
之后,跟踪目标转移到成陆源身上。
成陆源的妻子曾对那些跟踪的青年说:“孩子,你还小,还年轻,别在外面搞这些鬼事情。”其中一位小青年表示:现在就是跟你。 面对跟踪和骚扰,成陆源曾拨打110报警。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做了笔录后表示,他们也无能为力。
成陆源于是向财政厅领导反映,领导们认为,房屋已属于个人,个人的房屋拆迁问题还是由个人来处理。
8月3日,记者拨通了省财政厅一位领导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为和拆迁户达成拆迁协议,采用这种方式是否恰当?记者向当地相关部门寻求答案,武昌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办公室主任孙羿认为:这种方式不妥。孙羿当即责令开发商立即更换拆迁公司进行整改,但他也表示:一些拆迁户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要价离谱,拆迁部门为此叫苦不迭。
奖励和强拆
“他们造声势,一是混淆是非,再一个就是掩盖,不让我察觉房屋后面挖掘机的声音。”
53岁的肖林芳是姚家岭上高王村村民,虽然和成陆源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呼:“姚家岭拆迁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