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法制新闻 >

鹤壁市浚县借助载体开辟法治教育新天地

近年来,鹤壁市浚县把法治教育从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充分享受法治文化、审美愉悦的同时,自觉地接受法律知识的教育,使法治水到渠成地融入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血脉之中,尊崇和信仰法治遍及浚县大地,为全县的法治建设积累了新经验,取得了成果。(一)抓耳濡目染,树立服务全县大局意识今年来,浚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群众学法守法遵法。一是利用正月古会集中宣传。浚县组织70多个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县直单位,运用广播、法律咨询、宣传车、展板、文艺宣传队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今年累计出动宣传车400多辆(次),散发宣传资料20余万张。二是利用新闻传媒搞好普法工作。今年四月,我们在浚县电视台开办了《平安浚县》普法栏目,集中宣传了《打击非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宣传了《银行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科学理性理财、远离非法集资”,教育群众认识非法集资的危害,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学习宣传了四部委《依法惩处医闹》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正确维护自身权益。三是抓好特定节日的法制宣传活动。在“三八”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税收宣传月、“文化遗产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各单位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这一活动主题,在县城人口密集区开展以《宪法》、《治安处罚法》、《信访条例》、《人民调解法》、《婚姻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宣传活动。 (二)抓重点区域,用感染力和震撼力渗透法治力量一是在人口密集和违法违规占道经营比较严重的区域开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居民合法有序经营。二是在“大运河申遗”和古城改造中,集中开展“千人共走运河,万众喜迎大申遗”活动,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大运河申遗法律知识宣传,引导社会公众了解大运河申遗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大运河申遗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尤其是在古城改造宣传中,使群众明确自己在征地拆迁中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的各项措施和工作,从而推动拆迁进程。三是针对农村“两委”换届选举突出的乡镇,首先是组织各乡镇街道利用多种形式,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公民法律知识手册、赠送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手册、现场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等方式,积极向群众普及《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宣传换届选举各阶段工作重点、步骤、程序和方法,进一步推动了换届选举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是组织开展法律帮扶活动。组织驻村干警深入到重点、难点村和重点村民家中,面对面宣传换届选举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答重点村(居)民的疑难问题,做好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依法参加民主选举。近一年来,全县在各重点区域开展宣传咨询活动460余场次,举办法制讲座1100多场次,提高了广大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三)抓形式载体,提高群众的关注度和兴奋点一年来,浚县在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和载体上下足了功夫,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一是累计投入50多万元在全县各行政村建立了规范的“法制宣传一条街”,每条街都制作了普法宣传固定专栏,粘贴普法诗瓷砖和喷制普法漫画,并定期更换内容,提高了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二是筹资10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法苑广场”、县财政局、科达学校、水峪新村、前岗村等法治创建示范点,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三是是组织普法电影下乡入村。今年以来,法制电影队在全县452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累计放映法制宣传电影短片560场(次),使群众和居民在闲暇时学习法律常识,在娱乐中感受法治精神。四是组织法制文艺宣传队巡回演出。“用身边的人说唱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今年以来累计演出162场(次)。五是广泛开展“普法短信进万家”活动。今年以来,联合浚县移动、联通,依托手机短信平台让手机充当了“法制宣传员”,大量的法治文化元素短信提醒民众“离开法制时时处处没办法,紧扣德育人人天天有准绳。”此外还印制法律知识宣传资料15万余份,组织包村干部、干警免费分发到全县各家各户。(四)抓重点对象,把培养法治精神当第一要务一是扎实开展千名干警千堂法制课活动。通过开展“以案说法进村(社区)”法治宣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村(社区)干部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意识。浚县各政法机关提出了“五个一”的工作要求,即每季度上好一堂法制课,以课讲法;做好一次大走访,以情释法;化解一起矛盾纠纷,以理明法;做好一次思想交流,现场解法;打击一批违法犯罪人员,以案说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法律课堂。二是完善“一村一警”普法长效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一村一警”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干警每周必须抽出一天时间入村开展法治宣传和开展平安建设工作。目前,全县共有驻村干警、干部980名。三是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宣传教育,确保学校平安。首先是把法治教育纳入教学,纳入课堂,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手抄报、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法兴趣,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是协助学校制订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其三是配合职能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五)抓贴近群众,培育法治桥梁和纽带一是将法治宣传与情感、伦理相结合,开展了帮贫困、树形象送法下乡活动。浚县司法局组织党员干部先后到善堂镇东什村、军礼庄村、下河村、杨亮村和小河镇扫头村、杜庄、纸坊、石羊等村走访了60多户老党员和贫困户,给他们送去了法律书籍和生活用品。二是印制普法卡,架起连心桥。联合联通公司印18万“普法防范卡”,发到全县每家每户。“普法防范卡”把法律知识、防范知识、打架成本等都作了温馨提示。使村民在了解有关法律的同时,提高了防范意识。三是将法治宣传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浚县开通了便民“110”和“148”热线电话,今年累计接待法律咨询1290件,办理法律援助315件,避免农民工因劳资纠纷上访案件25起270多人次,开辟了普法宣传与咨询服务简便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切实将普法教育融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的全过程中,达到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并举的双重效果。二、弘扬法治文明,培育了人民群众人心向善 (一)有效提升了全民的法治精神浚县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开展的“法律六进”活动,使法治精神在寓教于乐中起到了深入人心的作用。今年以来,全县40万普法对象,受教育人数39.5万人,普及率达96%以上,其中普及机关干部4800多人,普及率100%,普及干部职工2万余人,普及率达100%,普及在校学生13万人,普及率达100%,普及居民和农民23万人,普及率达96%。通过普法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居民、干部、职工和学生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使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让法治文明成为了人民群众日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环境稳定。(二)全力保障了全县人民安居乐业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传播,为创建“法治浚县”、“平安浚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年来,浚县呈现出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浚县“四五”荣获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五五”荣获全国首批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县。2013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指数位居全省第七位,浚县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位居全省第六。今年以来,全县“零发案”村、组、楼院达到97.8%以上。中国平安网、河南长安网、大河网、法制焦点网和鹤壁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介绍了“浚县经验”。    (马忠学  崔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