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青少年犯罪心理与教育初探
导读:本文主要讲述青少年犯罪心理与教育初探 ,并对事件本身发生的刑事责任归属、刑事诉讼制度及司法条例进行详细解读,且进行刑事辩护方面的免费法律咨询,并对本文进行点评,欢迎阅读。
>
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由于急聚的彻底的"断乳"将使青少年陷入迷茫而又不知所从的地步。朋友集团在青少年这个成长阶段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近年来出现了青少年成长前倾化的事实。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处于性苦闷之中。作为学校 、老师和家长要帮助青少年摆脱青春期的性苦闷。
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从根本上消除实施不法行为的思想根基,考虑到青少年善于模仿,所以要强调老师、家长的师范作用,激起学生对正面榜样的敬慕之情。青少年犯罪后一般伴有恐惧心理,要培养青少年坚强的自制力,就必须培养青少年具有科学的人生观,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形成自己做人的原则。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的世界三大公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我国某市资料统计,在所有犯罪分子中,不足18岁的约占 10%,18-25岁的约占50%以上,这其中学生犯罪占5%左右。本文从青少年的情感、性、人生观三方面,透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一、青少年的情感
中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所谓"心理断乳"是指脱离父母的监护,成为独立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中学生来说是个危机期。由于急聚的彻底的"断乳"将使青少年陷入迷茫而又不知所从的地步,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不安,深陷于孤独苦闷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这就是中学生所特有的孤独感。孤独感易使青少年自发形成一些非正式群体,组成自己的朋友集团,其成员之间关系具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在这些小群体中,若其个别成员对学习无兴趣,纪律松懈,经常旷课;喜欢进舞厅、游戏机房,沉迷于烟酒麻将;喜欢纹身,打架闹事;爱虚荣,摆阔气,讲究吃喝玩乐,染有小偷小摸恶习;迷恋淫秽书刊、录象等,就容易将整个群体拉下水,走上犯罪道路。
朋友集团在青少年这个成长阶段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以作为老师、家长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孩子所在的朋友集团,即了解学生、孩子所在的朋友集团成员的个性、行为规范、家庭状况,若发现学生、孩子所在的朋友集团有犯罪先兆,应该同学生、孩子及时沟通,切忌用粗暴的方法或把学生、孩子封闭起来,而是帮助他们建立起新的良好的朋友集团,这样才能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