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近日,山东省宁津县法院依法审理了一个特大抢劫犯罪团伙,18名案犯全部来自农村,有三分之一的案犯是青少年,最小的只有16岁,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庭条件还很不错,但就是这些满脸幼稚的青少年,短短2个多月,参与结伙抢劫摩托车9辆,现金7000余元及手机3部,总计价值46000余元,并致3人轻伤,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法院依法判处9名主犯10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余9人也被判处三到十年不等的刑期。望着他们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不禁令人心痛,让人深思。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已成愈演愈烈之势,而我国绝大部分青少年又生活在农村,所受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相对于城市而言明显滞后,他们发生犯罪活动的机率、社会危害性往往远高于其他人,因此我们在不断加大对青少年犯罪活动打击力度的同时,必须尽最大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免疫力,以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
一、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犯罪原因分析
农村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以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经济秩序、侵犯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的个人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以及妨碍婚姻为内容,作案手段原始、简单、粗暴、拙劣,激情犯罪较多,凶杀、抢劫、强奸、伤害等恶性犯罪案件比例不断上升,团伙犯罪有向流氓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趋势,一些过去少见的蒙面抢劫、抢夺、匿名敲诈、绑架、纵火、投毒等新型犯罪形式也在农村出现,且有增长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动机简单,作案次数频繁。农村青少年犯罪并没有多么复杂的前因条件,往往只是为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或是受经济利益操纵而实施犯罪,而且犯罪不知深浅,只要没有被抓住,便不停手,不歇气,频繁作案,有的一天作案三次以上。
(二)结伙作案增多,社会危害增大。农村青少年犯罪因年小力弱,多结成固定或临时的小团伙实施交叉作案,而且农村青少年由于文化水平低、阅历浅,作案时常无所顾忌,犯罪性质不断恶化,上述案犯在实施犯罪时,有时就公然在白天的繁华街口抢劫,无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青少年犯罪与不良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质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温饱已不成问题,但科学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明显滞后,封建迷信思想、宗族观念及其他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农村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而这往往是他们不惜以身试法的诱因。究其原因:
一是农村青少年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劳作辛苦,对子女或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是溺爱袒护,或是放任不管,不懂得也不善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子女。而为农村提供精神文化资源、起着智力支持和推动力作用的农村知识分子增长非常缓慢,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即使在岗也心猿意马,在贫富分化加剧、不良文化入侵、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社会问题出现的时候,青少年们的思想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触动。没有优秀的老师和家长及时予以疏导,青少年极容易发生暴力犯罪等犯罪行为。
二是农村青少年精神食粮严重缺乏。在农村,虽说物质生活比以前大有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无非是电视和少量的书籍,于是一些网吧、舞厅、录像厅等社会场所对农村青少年形成巨大的诱惑,由于他们本身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些不健康的电影、电视情节,淫秽书画以及无处不在的高消费直接刺激着青少年还不成熟的思维方式,这无一不成为青少年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导火索。
三是农村青少年容易成为普法的盲区。由于农村地广人员分散,召集不易、宣传形式单调、再加上一些农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农村进行普法的难度较大,但不管原因如何,造成的结果是广大农民对于一些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知晓,青少年正处在思想摇摆不定的特殊时期,贫乏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因而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发生暴力行为,触犯法律。
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农村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其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不能仅靠某一方面的力量,而是要全社会都能积极参与,采取切实可行的实际措施。
(一)要加强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普遍比较低,违法犯罪青少年明显表现头脑简单、思想愚昧,受传统的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腐蚀很深,因此,应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以有效的方式留住和吸引教育人才,积极开展技能教育。技能教育有利于开阔农村青少年的眼界和观念,改善生存环境、转换其就业方式,以使他们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社会保障。在农村,绝大数青少年在完成初中学业后就辍学回家,有些青少年即使考取了大学也因经济原因不得不面对退学的境况,因此应尽可能的建立一种社会保障机制,以有效保障优秀农村青少年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要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农村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他们收看一些健康向上的电影、录像、电视、书画、报刊,让他们识大体知大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工作策略,逐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三)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农村青少年不懂法,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法律的需求不强烈,往往是广大农村青少年渴望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却摸不着法律的大门。因此,要积极地开展法制教育,多搞一些送法下乡活动,并注意针对农村青少年的特点,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不断增强农村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和抵制错误的能力,切实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真正掌握影响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深层次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
(四)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特别要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清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市场,抵制消极文化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在青少年中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动员全社会一起起来净化社会风气,努力为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津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