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事辩护 >

张青松:做强中国第一家刑事辩护律师所

  聚焦中国刑辩律师 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是实现审判公正、切实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但刑事辩护的现实很不乐观。据有关调查显示,刑事案件中律师参与辩护率仅为30%左右。可以说,“两低”(刑事辩护率低、刑事辩护质量低)、“三难”(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是刑事辩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然而问题的背后是刑辩律师执业环境欠佳等更深刻的种种原因。新律师法就要实施,这是一个改善刑辩律师执业环境、提高刑事辩护质量的重要契机。值此,法制日报周末特别推出“聚焦中国刑事辩护”系列报道,并真诚欢迎关心这个问题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发表意见。

  

张青松:做强中国第一家刑事辩护律师所

  申欣旺 摄

  “以前律师都以平均学历最高的法律群体自居,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法院、检察院系统的人员构成正在改变,大量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法学专业人才被吸收到法检队伍中去,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律师。人家在提高,我们不提高,不专业,怎么行?”

  本报记者 申欣旺 本报实习生 王洪明

  现在在律师界和法学界,很多人都认为刑事辩护就像个烫手的山芋,一般律师能不碰就不碰。

  执业环境复杂,风险大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刑事辩护律师经济收入不稳定,一般律师都是以民商事代理为主业,间或做一下刑事辩护。即便是刑法和刑诉专业出身的律师,为了维持生计,从业之后也纷纷改行,专门做刑事辩护的已然是凤毛麟角了。都认为这是“浑水”,很多律师都不愿去。

  但张青松不一样,他希望来做这个“浑水”的人,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他1993年开始长期从事刑事辩护业务,不仅如此,他还要非刑事辩护不做。2006年10月,张青松创立全国首家专门从事刑事辩护的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

   为中国刑事辩护专业所积累经验

  熟悉张青松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法律理想主义者,张青松对这个评价不置可否,他说,他是信仰法律的,但并非空想,这种信仰也是建立在法律现实基础上的。

  作为美国联邦刑事辩护律师协会(NACDL)会员,2005年到美国开年会,特别对美国律师行业进行考察,他被美国同行的专业化深深地触动。

  回国后,他用从业十几年来的积蓄创办了尚权律师事务所———专业的刑事辩护律所,“我时刻准备着,准备着这个律所有可能随时垮掉”,他半开玩笑地说。

  没想到这一颗小石子在中国刑事辩护界也掀起了小小的波澜,一时间,嘲讽、质疑、肯定接踵而来,对于这些,张青松很坦然:“其实我没什么太复杂的想法,我相信专业刑事辩护这条路是可以走的,是有前途的,我就是想试一试,再说,我也想以我的行动来为中国刑事辩护做些事情,至少能够为低迷的中国刑事辩护打下一针强心剂。”

  当然,是梦想它就有可能破灭。

  在中国律师界,还是有人想办这种专业的刑事辩护,只是大家都觉得成本太高。

  现在有了张青松,大家观望的情绪更高了,都想看看这个张青松到底能走多远,可以说,张青松的成败可能影响着今后中国专业刑事辩护律师所的发展走向。

  对这份压力,张青松用另外一种思维在思考着。“我实践着我的梦想,无论成败,我现在做的都是有意义的,成功了,说明这个领域是可以做的,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从事专业刑事辩护,从而推动中国刑事辩护的发展。失败了,那么我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可以用我的失败来告诉人们,这个螃蟹不好吃。”

  可喜的是,张青松的这个梦似乎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尚权律师事务所已经开业一年多了,业务开展顺利,经济收入稳定,职业风险防范到位,不管怎么说,张青松现在再来谈他的“尚权”,底气显然足了很多,他有这个资本。

  律师专业水平需要提高

  “经济上问题不大,尽管收入与其他民商专业领域可能有差距,基本可以维持律所的正常运转,律师的生活也能得到保障;职业风险不是尚权一家的问题,它也是刑事辩护整个领域的问题,作为尚权来说,在当前律师协会的监督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主要应该靠律师自身自觉、自律,如收费上应入账,如实开具发票,坚决杜绝‘边谈边付’的情况,另外,在执业过程中,进一步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避免打‘法律擦边球’。”

  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最基本的,张青松没有就此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