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盗窃罪 >

《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西南政法大学》 2012年

获取最新

论盗窃罪的认定

侯陈周  

【摘要】:在民主法治社会的今天,私人的合法财产权利不可侵犯已成为公认的事实。作为侵占型财产犯罪之一的盗窃罪历来都受到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重视,中外的刑法学家们也在积极的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围绕着盗窃案件具体形态的变化进行研究和论证。盗窃罪之所以倍受关注,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第一,它对刑法保护的财产法益的严重侵害性;第二,它在司法实践中呈现的复杂性和司法操作的困难性。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复杂情况,对盗窃罪认定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约为25000字。 除前言和结语外,全文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的认定。学界对盗窃罪的对象所应具有的的特征,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它应具有“有体性”,有的认为,它应具有“管理可能性”、“价值性”等。笔者认为盗窃罪的对象应具有四特征,即:可支配性、经济价值性、法定排除性、只能为动产。同时,笔者在论述几种特殊物品(如违禁品等)能否成为盗窃罪的对象问题时,认为,因为一些违禁品本身的法律性质不同,所以对一些特殊物品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看待。 第二部分,盗窃罪客观行为的认定。秘密窃取是盗窃罪与其他财产侵占型犯罪相区别的一个主要的行为方式,本部分在论述盗窃罪的行为方式时,仍然坚持秘密窃取这一特点。笔者同时还提出要正确把握秘密窃取的含义及其特征,如主观性、时限性、相对性。在后半部分,笔者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精神,对几种特殊的盗窃行为: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在其内涵和认定方面作了尽可能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如对“入户”的理解,对“凶器”的界定等。 第三部分,盗窃罪的主观方面。关于盗窃罪的主观故意问题,笔者认为,应为直接故意。因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在最大区别在于,意志因素的不同,所以那种见到什么就偷什么的心态,不能评价为间接故意。问绕着直接故意,笔者认为,不管是从理论的发展还是从实践的需要来讲,都应对故意的构成要素: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如认识因素包括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对犯罪对象的认识等。对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把握,,有利于司法人员准确的认定盗窃罪。 第四部分,盗窃罪的定罪情节。盗窃罪的定罪情节直接影响着盗窃罪,罪与非罪的认定。此部分,主要从多次盗窃与盗窃数额这两个重要的定罪情节展开论述,笔者认为,在认定多次盗窃时,一定要准确的理解“次”以及“多次”的问题,同时在认定数额较大时,也要对数额的内涵以及作为定罪的最低标准的“数额较大”做出准确的把握。第五部分,盗窃罪的停止形态。学界在关于盗窃既遂的标准方面存在分歧,笔者在对几种观点加以评说的基础上,认为“控制说”比较符合盗窃罪既遂的标准;后半部分,笔者从盗窃罪未遂与盗窃预备相区分的的关键----盗窃着手出发,重点论述了:什么是盗窃罪的着手,应该如何认定着手等问题,并结合普通盗窃和特殊的盗窃,如入户盗窃等进行论述。 第六部分,盗窃罪与相关财产犯罪的界分。在司法实践中,对盗窃罪与其他财产犯罪的区分和辨别是很重要的,本部分主要通过选取一些财产型犯罪与盗窃罪进行比较,如诈骗罪、侵占罪、毁坏公私财物罪等。通过这些对比,希望司法工作者在考虑案件复杂性的同时,也要从个罪本身的特点出发,去辨析此罪与彼罪的不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4.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祥;论抢劫罪的加重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张明楷;简论“携带凶器抢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刘之雄;数额犯若干问题新探[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4 贺平凡;论刑事诉讼中的数量认定规则[J];法学;2003年02期

5 张明楷;论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J];法学;2004年11期

6 袁剑湘;;论入户抢劫中“户”的界定——兼论入户时的犯罪目的[J];河北法学;2010年04期

7 王志祥;;盗窃罪的既遂标准新论[J];中国检察官;2007年03期

8 何荣功;;论实行的着手[J];刑法论丛;2008年01期

9 黎宏;;论盗窃罪中的多次盗窃[J];人民检察;2010年01期

10 张德友;试析入户盗窃之处断[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北燕;论盗窃罪既遂的标准[D];四川大学;2005年

2 赵梅;携带凶器抢夺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童伟华;;财产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权说”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朱颢;关于单位累犯的几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魏峰,郭跃;如何认定原因自由行为的着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贾健;;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姚国艳;完善我国刑事时效制度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肖芸;;职务侵占罪主体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