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浅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偃师市人民法院 张晓东 王双喜 发布时间:2012-11-14 15:23:43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表现地日益突出,如何防范和遏制这些犯罪,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对此问题加以分析,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及有关的防范对策作以简析。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涉及经济、文化、法制、教育、道德等各个领域,也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既有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外界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
(一)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因素
犯罪的青少年,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经历,形成了区别于一般青少年的自身特点。
1.文化程度低。这是违法犯青少年最突出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些人脑海里缺乏求学上进的思想。把学习当成一种磨难,不能踏实认真学习,不少人在社会上非常散漫。由于缺乏价值追求,他们往往会寻求精神刺激以填补心灵的空虚,致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思想道德水平低。由于他们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许多犯罪的青少年没有人生理想、价值追求,使他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犯罪的青少年有着不同寻常的社会经历,使他们产生了错误的世界观、是非观、善恶观、道德观,进而促使他们的目无法纪、胡作非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
1.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青少年犯罪几乎都少不了家庭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天然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对孩子的性格、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起着重大的示范作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全的家庭结构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反之,就会潜伏青少年犯罪的危机。现在的家庭教育往往容易走入两个误区:一是在生活上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而在心理上从不将孩子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主体。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重视孩子的智力知识的学习掌握而忽视孩子性格、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培养教育。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要么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抱着过高的期望,一旦期望不能实现,就对孩子破口大骂甚至殴打。因此不良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2.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严重。①社会不正之风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普遍存在,黄毒赌泛滥,腐败现象无处不在,社会分配不公平,使部分青少年思想上产生了“社会不公平”“金钱万能”“极端个人主义”。有的甚至产生仇视社会、报复社会的心理,他们一旦受不良诱惑容易走上极端;②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许多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传播着各种不良文化制品以招揽顾客,这些不健康的文化制品,严重侵蚀着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的青少年经受不住诱惑,就很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③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际交往、娱乐方式,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缺乏有效的控制,使得各种不良网络行为得以滋生蔓延,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又一诱因。
3.学校教育失当,是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一是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学校仍然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重智轻德德现象。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但流于形式,使未成年人得不到全面发展;二是不少学校片面追求成绩,以成绩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使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损害,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自暴自弃,有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缺少对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很少关心和爱护他们,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他们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厌学、逃学、辍学,过早流入社会。这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调动一切社会力量,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从源头上遏制、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