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法制新闻 >

盘点2013年度新闻评论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观点 2013.12.27 星期五

盘点2013年度新闻评论热点

作者:陈媛媛惠铭生



  2013年,注定被铭记。这一年,中国梦成为了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这一年,反腐打出组合拳,一批高官落马,大快人心;这一年,“雾霾”肆虐,席卷大半个中国;老人跌倒不敢扶,道德滑坡再成焦点;名人超生、星二代轮奸案等丑闻曝光,更搅起一轮轮舆论的漩涡。新闻背后,关于道德、规则、权利……的争鸣交织在一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一年,注定不平凡。在此,我们选出2013年几大热点新闻进行评论盘点,是以为记。
中国梦 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新 闻回 放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构想。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点评】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把个人梦和单位梦、地方梦、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只有把每一个人的梦想汇聚起来,脚踏实地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也将不断激发个人梦想的实现,而每个人梦想实现了,国家梦、民族梦就一定能实现!
反腐“组合拳” 制度反腐进入新时期
新 闻回 放
  2013年,反腐打出“组合拳”。反对“舌尖上的腐败”,“清卡”行动,反“四风”、下派中央巡视组,“禁卡令”,反对浪费条例,公务接待标准,一年内10多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
【点评】 2013年年初,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一年,反腐的政策规定密集出台,一波一波,织就了制度反腐的“密网”,让公众尤其是官员,真切感受到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信心。“腐败不除,亡国亡党。”这既是历史的验证,也是有志之士的远见卓识,中国反腐,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所以,有论者撰文称:2013年的中国年度人物我选“中纪委”,舆论应该为其颁一枚大勋章。
雾霾 “唯GDP论”下的环境阵痛
新 闻回 放
  2013年初,中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尤为严重。入冬之后,大范围雾霾天气已扩散至哈尔滨、上海、海口等25个省区市。一时之间,多少城市重度“沦陷”,爆表刷新,预警不断,难见蓝天。
【点评】 2013年,“雾霾”这个词可谓火遍大江南北。面对雾霾,网友更是以“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等词语来调侃自己无奈的生存环境。令人欣喜的是,“生态文明”写进了十八大报告;中央已经明确纠正“唯GDP论英雄”;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开展“清洁空气行动”……面对雾霾,我们不能总是束手无策,等待北风救驾。“同呼吸,共责任”,这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法官招嫖事件 嫖的是娼,奸的是法
新 闻回 放
  8月2日,网络上发布了一条上海市高院副院长等5位法官集体招妓的微博。该事件一经披露,迅速引发舆论关注。8月6日,上海市纪委、市高院党组作出处理:3人被开除党籍、公职,1人留党察看2年并撤职,1人开除党籍并解除劳动合同。
【点评】 满腹公平正义的法官吃人家的玩人家的还睡人家的,这是将严肃的法律塞进了裤档里。爆料人倒是按中国反腐近来出现的“民众隔墙扔砖、官员屡砸屡中”的概率,对他心目中的疑似“问题官员”,进行了紧盯式的反腐证据搜集。很不幸,法官赵明华没能给这支官员队伍清正廉明的形象争气加分,相反,还“连累”了一众法官。人们有理由拷问:当下,像这等法官仅仅是个别吗?
李某某案 出身不能影响法院独立审判
新 闻回 放
  8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不公开审理李某某等5人强奸案。9月26日,一审判决,李某某以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11月27日二审裁定维持原判。法官宣判后在法庭教育阶段对李某某说:“作出这样的判决,跟你是谁的儿子没有关系。”
【点评】 一起不太复杂的案件,因涉案人员之一是未成年的“星二代”,数月间被炒得沸沸扬扬,舆论场中充斥着流言、暴力以及公众对特权的愤怒。我们愿意相信法律的理性和中正,但也担心法治的轨道会因为这些因素发生偏离。对李某某案,如果各方不能抱持敬畏法律的态度去对待,真相就难以从舆论构筑的“罗生门”里突围,而类似的舆论缠斗,也将永无止息。
北京摔死幼童案 不可忽视的社会戾气
新 闻回 放
  9月16日,北京市大兴区摔死幼童案公开开庭审理。检方指控,7月23日,被告人韩磊因停车问题与被害女童的母亲李某发生争执,韩磊对李某进行殴打,后将女童孙某某从婴儿车内抓起举过头顶摔死。9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韩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点评】 因口角之争就对无辜幼童施暴,手段残忍,性质恶劣,如此泯灭人性的行为不可饶恕。此案之外,还有长春盗车杀婴案、河南警察摔婴案……这些恶性案件一次次地挑战道德、人性和法律的底线,人们不禁要问,社会戾气为何如此之重?消弭暴戾之气,根源在于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在于重建道德秩序,也在于给予弱势群体更多关怀与更畅通的沟通渠道。
“房姐”龚爱爱案 因“房”而牵起的腐败案
新 闻回 放
  9月24日,被曝在北京拥有多套巨额房产、拥有多个户口的陕西“房姐”龚爱爱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在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同日受审的还有5名公职人员,他们曾为龚爱爱办理多个身份证开“方便之门”。9月29日,法院一审以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龚爱爱有期徒刑3年。龚不服判决提起上诉,10月31日,榆林市中级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点评】 一起因“房”而起的案件,最终结果却与“房”无关。虽然如此,“房氏家族”不断刷新纪录,还是刺激着公众的神经。虽然龚爱爱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私有财产不需自证合法,但这起事件还是暴露出诸多社会管理问题。涉房腐败的严重性,对完善监管制度提出了考验。
老人讹人事件 别用道德洁癖审视社会
新 闻回 放
  11月底,一起被媒体和网民称作川版“彭宇案”的事件在四川达州上演。事发今年6月15日,达州65岁的蒋婆婆摔倒在地,3名小朋友上前搀扶,却被老人要求赔偿医药费。后经过达州达川区警方调查认定,老人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对其给予了行政拘留 7日的处罚。达州“讹人老太”事件尘埃未定,12月3日,微博又爆出洋小伙扶大妈被讹事件,此事后被证实不实。
【点评】 做好事反被讹,行为固然可恨,但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发生这种奇葩事的概率微乎其微。可公众往往习惯用充满道德洁癖的眼光审视这类事件,有失公允。社会不可能完全摒弃丑陋和邪恶,这时需要媒体客观、理性,既不过度放大,也不刻意渲染;否则,就会误导社会舆论,妖魔化一个群体。
张艺谋超生 名人也无超生特权
新 闻回 放
  从2012年3月开始,关于“张艺谋秘婚、超生”的消息就一直流传,更有甚者传言他有7个孩子。对此,张艺谋一直三缄其口,直到今年12月1日,张才回应称与妻子陈婷育有两子一女,愿配合调查及接受处罚。
  【点评】 张艺谋在回应“为何超生”时,指出是为了让孩子是中国人才没有移民。这个“因爱国而超生”的说法被新华社痛批为“以爱国掩盖违法”。其实,人们质疑的不是张艺谋的生育权,而是在大家普遍都要遵守“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时,他却能肆无忌惮地超生,且无需担责。毫无疑问,这就是在享受生育特权。不管个人有多大的才干和能力,既然号称“精英”,就必须是道德楷模、法律遵守示范者。作为一名超生者,张艺谋的“精英”称谓名不副实。
延迟退休 是否该先打破养老双轨制
新 闻回 放
  2013年6月,由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经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但在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却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旋即引发舆论长时间的广泛关注。
【点评】 延迟退休无疑是2013年底的热词,甚至连诺奖得主萨金特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都对其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与“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还没富裕起来的中国已快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辛苦半辈子的工薪族对养老金需求更为迫切。在与之相关的社保、劳动关系尚未理顺前,贸然延迟退休很可能是压倒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比起推迟退休,政府更该考虑先打破养老双轨制。■本版撰稿/记者 陈媛媛 惠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