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死刑 >

《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 2011年

获取最新

论我国死刑的司法限制

郑邦明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日趋增强,死刑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限制和减少死刑适用,国际社会签订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中明确规定严格限制和减少死刑适用,并且死刑只能适用于最严重的犯罪。基于国情和传统法律文化,有的国家全面废除了死刑,政府有责任让人们感受到人道主义的存在,减少甚至废除死刑是刑罚文明的进步方向。根据联合国公布2010年全球死刑报告显示,全世界有95个国家在法律上无条件废除一切死刑,保留死刑的国家大都集中在非洲和亚洲。2011年,随着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的通过,减少限制死刑再次成为社会焦点,本次刑法修正案是一场立法改革的有益探索和积极进步,这将有利于我国司法制度更加科学。应该说,有关减少限制死刑的适用问题,近些年来一直是法学界的关注点,刑修八一下取消13个死刑罪名,其力度远远大于历次刑法修正案,这也可以看出我国死刑制度会朝着更加审慎、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我国司法实务界和刑法学界对死刑制度的基本共识是:限制死刑、慎重适用。这样的共识是基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公民的观念。 如何从司法层面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笔者将从死刑制度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现行死刑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研究如何通过司法途径达到减少限制死刑适用的目的。 死刑制度是刑罚体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研究。我们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加以把握,也可以从微观的视野进行探究;既可以从刑法理念的层面进行研究,也可以结合具体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加以阐释;既可以高屋建瓴的对其加论述,也可以深入浅出的把它应用于实践。对于这样一个具有研究繁复性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也应该具有多样性。根据上述情况,本人在研究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1、经验总结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都对死刑的限制问题做了比较精辟的论述和多角度多层次的阐述,这些是我进行研究的参考和基础。因此,本人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舍其不足,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2、理论实践结合法。在以往的有关死刑的研究中,多数学者是从宏观的角度立足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的,他们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对死刑存废等问题的阐释。本人在研究中虽然也在论文的第一大部分对死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宏观上的研究,但其并不是本文的重点。论文的第二大部分才是本文的核心,在这部分中,本文将在阐明保留死刑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具体探讨如何从司法途径的角度对我国的死刑适用进行限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林虎;死刑废除论的误区[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陈彦艳;;再谈死刑限制及其途径[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韩东屏;;评判死刑存废之争[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4 张远煌;;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缺陷及其弥补方法[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5 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法学杂志;2006年01期

6 高铭暄;;略论我国死刑制度改革中的两个问题[J];法学家;2006年01期

7 邱兴隆;从信仰到人权——死刑废止论的起源[J];法学评论;2002年05期

8 陈兴良;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J];法学;2003年04期

9 秦志斌;胡赪;;对我国死刑存废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刍议[J];人民检察;2006年1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艳玲;论中国的死刑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景阿锋;论死刑的中国化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包英华;论我国的死刑限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李震;;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根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陆诗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基本问题研究——对相关传统话语的批判性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沈玮玮;;从甘结到具结悔过:传统民事司法信任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文艳,廖文秋;“无讼”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彭凤莲;略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张元;;金融诈骗罪之目的要件及罪过形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付晓雅;;《刑法修正案(七)》的得与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炜;;论唐律的礼法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林琳;;法律价值的冲突与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兵;;职业化与民主化:百年司法建设的路线问题[A];北京国际法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