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帮哥们出头捅人三刀 青岛青少年犯罪越来越暴力



  案例一没钱花了抢走男孩300元

  小伟(化名)是青岛市一家职业学校的学生,在2012年暑假的时候想自己赚些生活费,就打算留在青岛打工,陪他一起的,还有同级两个要好的同学。他们找过不少工作,但这些工作不仅累而且工资太低。“我们能找到的都是酒店服务员、发传单这样的工作,不光累,工资也不高。”他说。最后,在同学哥哥的介绍下,他们在一家KTV 里找到一份当服务生的工作。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工作,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能长见识,还比较轻松。”

  在休班的时候,三个人经常到附近的网吧上网、玩游戏,平常住宿、吃饭费用不小,三个人却都有些入不敷出。家长给的生活费已经花光,工资要到月底才能结,为了能继续这种生活,三人就动起了歪心思。“我们经常去网吧,看到有些男孩在网吧玩到很晚,就打算问他们要点钱花。”他说。

  商量一番后,有天晚上三个人将同网吧的一个男孩叫了出去,将他堵在小胡同里,最后从他身上搜出来三百元钱。被抢钱的男孩之后报了警,小伟和他的两个同学很快就被警方抓住。“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因为以前在学校经常听说有些高年级的学生问低年级的学生要钱,感觉不是什么大事。”小伟说。

  案例二为帮哥们出头捅学生三刀

  在记者采访时,一位中学老师刘老师跟记者讲起这样一起事件:马龙(化名)老家在银川,17岁的他一次在跟父母吵了几句后被父亲训斥了一顿,他便离家出走来到青岛,投奔一个在青岛打工的亲戚。“亲戚托朋友给他在一家饭店找了个工作,就是当服务员,虽然比较累,但好歹能赚出生活费来。”时间久了,马龙跟饭店的其他服务员相处得不错,因为都是外地来的,吃住都在一起,平常都称兄道弟。

  “有一天,我有个学生在那里吃饭,结果因为上菜的问题跟一个服务生发生了冲突,最后两个人动起手来。”在一旁的马龙,因为跟那个服务生是哥们,再加上当时还有其他工作人员的鼓动,他冲上去就将学生捅了三刀,造成学生重伤,马龙当场被警方抓住。“像他们这些年轻人就是冲动,就算害怕,被别人一鼓动就冲上去了,不计后果。”刘老师说。

  趋势暴力犯罪所占比例上升

  青岛市城阳区一直是外来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后期的跟踪帮扶是城阳区人民法院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尽管外来打工者越来越多,但是城阳区每年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数量却有下降的趋势。据主审法官王刚介绍说,2008年城阳区人民法院青少年犯罪案件一共74件,涉案102人,到了2009年,有43件,涉案70人,到了2010年继续下降,共22件,涉案37人,近两年保持在每年30件左右。

  据统计,在这些案件中,多为抢劫案。2008年涉案的102人中,判为抢劫罪的有55人,占了一半以上。2010年涉案37人,其中14人被判抢劫罪,所占比例将近四成。自2010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抢劫罪所占比例在逐渐降低。到2012年,因为抢劫罪而被定罪的所占比例还不到两成。

  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虽然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得到控制,但是城阳区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样化,其中青少年暴力犯罪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根据法院的统计,在2010年时,城阳区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被判寻衅滋事罪的有3人,被判故意伤害罪的有6人,被判聚众斗殴罪的有3人,在2011年,被判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的青少年人数分别为3人、11人、8人,占了当年涉案人数的一半以上,在2012年,单是被判聚众斗殴罪就有21人,还有两人被判处故意杀人罪。

  分析是什么让他们变得暴力

  到底是什么让一些孩子变得如此暴力?记者专门采访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的庭长以及城阳区人民法院少审案件的主审法官,在他们看来,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父母离异导致失爱、父母过度溺爱以及网络世界中的暴力环境都对青少年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不良的成长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过分溺爱和失爱是两个极端,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的刘庭长告诉记者。

  青岛市中级法院少审庭的副庭长王莉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触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很多。“我们一直都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内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王莉副庭长告诉记者,“比如说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一方很可能当着孩子的面去诋毁另一方,完全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所以这种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外界的关注。”“对于从小被过度溺爱的孩子来说,他们去犯罪可能是好奇心在作祟,实施犯罪更多是因为冲动或者受到不良引导。”刘庭长告诉记者,“比如有些抢劫案件中,实施犯罪的孩子家境很好,他可能不需要靠抢劫来生活,只是由于好奇,还有父母对他的过度纵容,才让他敢去实施犯罪。”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世界的暴力环境,刘庭长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在玩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将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混到一起,所以很有可能将这种网络世界里的暴力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在青岛暂时没有出现过这种恶性案例,很多情况是,孩子去网吧上网,结果发现没钱了才去实施抢劫。孩子是否成长为好孩子,就要看你给他营造怎样的成长环境,他会接触怎样的人,接触怎样的事。”

  措施法官开微博、QQ帮犯罪的孩子

  “对于少审庭的法官来说,审判并不是目的,少审庭法官的职责,更多的是做好预防工作。”在采访中,刘庭长多次提起这句话。市中级人民法院每年都会有法制教育,孩子最反感说教,为了改善效果,他们将原来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引导孩子参观圆桌审判和成人审判的区别,给孩子一个直观的感觉,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到犯罪之后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们还打算开设“父母课堂”,让家长学会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在采访中,城阳区人民法院负责少审案件的几位法官让记者印象深刻。

  城阳的“黄丝带”爱心团队在山东省小有名气。这个爱心团队由几位年轻的法官组成,为了拉近跟未成年人的距离,他们不光申请了QQ 号,在法庭之外和这些孩子单线联系。“跟踪帮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初次犯罪的孩子,我们需要去扶他一把,让他重新融入社会,如果没去帮他,他可能会越来越糟糕。所以,我们专门申请了QQ 号,并且有一个法官专门负责和这些孩子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问问他们的近况,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关心。”主审法官王刚告诉记者。他们需要经常为这些孩子找工作,联系学校,曾经为了帮助一位外地来的男孩返回家乡,一位叫于小玲的法官还自己掏钱为他买了衣服和鞋子,并把他安全地送上火车。

  提及青少年犯罪,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预防。为此,他们专门开了微博,名字就叫“青岛城阳黄丝带爱心团队”,里面不仅介绍了相关的案例,还与其他的志愿者或者是青少年罪犯者进行互动。一位曾犯罪的青少年回家之前,在微博上跟家人说,“请在门口的老橡树上系上黄色的丝带,那是欢迎归来的信号。”

  文/图 记者 孙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