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为什么社会因素会造成青少年犯罪原因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目前,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从司法实践来看,青少年犯罪大体有以下特点:一是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十四五岁就违法犯罪,有的甚至做出大案要案。二是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以侵财性犯罪为主,如盗窃、抢劫、敲诈等。此外伤害、杀人、绑架、强奸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是犯罪动机简单,没有明确作案目的,一般没有事先预谋,多属一时感情冲动,有的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要求偏自1971年以来,美国为了应对来自日本的挑战,采取了让美元持续贬值的政策,到1978年,与1971年时相比,美元已贬值了近50%。
日本: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平占领美国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根据日本银行公布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1985年,美国的对外净债务已达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正式结束了美国长达70年的债权国的辉煌历史。
股票市场泡沫
日本股票市场从1986年1月开始正式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上涨3倍。
在1988年,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1989年股市顶峰时,股票市场总市值是GDP的1.3倍。
由于股价持续快速上涨,使买卖股票完全变成投机行为,买股票完全是出于对股票上涨的预期。如果从股票分红的投资角度分析,当时日本的股票价格是美国的7倍以上,如此高的股价使日本股票失去投资价值。
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了有百年历史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到1988年中期,前者已超过后者50%。在东京证券市场上排名第一的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市值有时竟超过西德证券市场所有股票的总市值。这令美国人和欧洲人感到不可思议。
面对如此长期狂涨的股票市场,美国人一直在警告日本当心股价暴跌。在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越来越高,平均已高达60倍,许多股票的市盈率远高于60倍。而与此同时,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和英国伦敦股票的市盈率一直在11倍—18倍之间。
日本人根本不理睬美国人的警告,市盈率是美国人评价股价高低的工具,这种方法不适合日本股市,“日本有别”。日本人只知道,股价在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在购买股票,股票供不应求。
以轰动一时的日本三菱土地公司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为例。1989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花13.7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按当时1美元兑160日元的汇率计算,三菱土地公司的投资额为2188亿日元,成为拥有洛克菲勒中心80%股权的控股股东。收购完成后,由于曼哈顿地产不景气,三菱土地公司一直没有利润。当时做收购计划时,三菱公司的预测是5年后,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将达到75美元,2000年将达到100美元,依照这一预测数据,三菱公司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项目。但实际上的租金只有原先设想的一半水平,即每平方英尺38—40美元。如果再考虑这段时间内日元继续大幅度升值,如1995年顶峰时,1美元兑80日元,加上汇兑损失,三菱土地公司的这一收购项目总计亏损高达880亿日元。
1989 年1月,石原慎太朗和日本著名企业家、索尼公司社长盛田昭夫合作出版一本书,书名为《日本人应该说“不”》。该书认为:随着日美经济的大逆转,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日本应该从依从转为抗衡。日本人不应再对美国唯唯诺诺,应在必要时坦率直言,与美国抗争。石原慎太朗明确提出,日本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完全可以和美国与苏联抗衡。
股票市场泡沫的破灭
1989年,日本东京证券市场还沉浸在“债权国行情”中,股价继续上涨。1989年5月,日本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日经225指数对此毫无反应地继续上升。不过,事后有人分析说,下半年日经指数的上涨有被人操作的嫌疑。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上涨的股票只是少数的日经225指数的成份股,大多数的股票在这段时间里开始显露疲态。
昨天的日本故事 正文(待续)
第一章 樱花奇迹
日本股票市场从1986年1月开始正式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上涨3倍。
日本:世界第一
在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沃格尔教授(Ezra F.Vogel)出版了一本名为《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研究专著,此书一出,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成为当年度美国最畅销书之一,从一般的美国市民、学者到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乃至五角大楼的军人都争相阅读,美国媒体也进行了大肆炒作。
沃格尔在书中写道:日本地少人多,资源匮乏,二次大战中被美国击败且被美国军事托管,但战后日本却创造了一个经济神话,到了80年代,在许多方面已超过一直以世界老大自居的美国,虽然日本的军事战争没有打败美国,但通过经济战争却成功战胜了美国。
沃格尔在书中描述了美国工业全面受到了来自日本的挑战,日本在许多方面已经打败了美国。如果日本是美国的一个州,在地理面积上应该排名第五,次于阿拉斯加、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和蒙大那州。日本有1.15亿人口,是美国的一半,在世界各国中人口密度最高。日本几乎没有石油、铁矿、煤矿或其它金属资源,约 85%的能源依赖进口。
1952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只是英国或法国的1/3,到70年代末期,日本的GNP与英、法两国的总和相等,超过美国的一半。
70年代末,日本的钢铁产量与美国相当,但工厂设备却比美国更先进、更有效率。1978年,在世界最大的22座现代化熔铁炉中,有14座属于日本,美国一座也没有。日本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全球第一。
50年代初期,日本从美国购买收音机、录音机和音响技术,但没过多久,美国市场上半导体产品全是日本制造。
日本的钟表工业已超过了钟表业的故乡瑞士钟表行业。
70年代末,就是在那些日本人不熟悉的产业中,西方企业也输给了日本公司。如在乐器方面,美国知名的钢琴制造商史坦威等公司的销售量不能和日本山叶钢琴公司相比;日本的村松牌长笛更畅销。其他如在自行车、滑雪设备、越野车等生产和销售方面,日本也遥遥领先。
在汽车制造业,美国人更加难过。1958年,日本制造的客车不到10万辆,70年代初期,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是美国最畅销的外国车。但没多久,先是日本丰田汽车,接着是日产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都超过了德国大众。1978年,日本汽车的后起之秀日本本田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也超过了德国大众。 1979年,日本对外输出了450万辆汽车,其中在美国销售了近200万辆,而美国汽车在日本的销售量仅1.5万辆,为避免和美国、欧洲发生贸易战,日本自动限制汽车出口,否则,日本将很快占领美国汽车市场。
至于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方面,美国暂时具有竞争优势,但日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在快速增长,日本的计算机已对IBM和其他美国公司构成严重的挑战。在复印机市场,日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急速上升。在军事和原子技术领域,日本的发展也很快,虽然由于美国的压力,日本还不能制造飞机,但美国飞机的许多零部件却是日本制造的。
日本在工业领域对美国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实质性威胁。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工业竞争力已超过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1975年,一个日本工人用9个工作日就可以制造一辆价值 1000英镑的汽车,而英国礼蓝汽车公司生产同样的产品,一个工人要工作47天。1976年,欧洲主要的几家汽车制造公司如飞雅特、雷诺、大众,没有一家工厂其工人每人每年产量可以达到20辆汽车,而日本的工人,每人每年可以制造42辆汽车,丰田则为49辆。1962年,每一个日本工人大约可以生产钢铁 100吨,英国工人为400吨,但到了1974年,日本在钢铁方面的生产效率是英国的2到3倍。1976年,在日本滚珠轴承工厂里,一个工人的标准生产量大约是英国主要制造商RHP的工人的2.5倍。
美国企业把产品进不了日本市场的原因归结为日本关闭国内市场,然而,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在1978年为美国财政部作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造成美日贸易逆差的原因,并非日本的保护政策,而是由于美国竞争力的薄弱所致。
日本竞争力的快速增长是美国工业的最大威胁。在许多产业领域,美国只能采取一些非市场措施来减少日本的威胁。在60年代,日本纺织品有完全压倒美国纺织工业的趋势,美国用政治压力迫使日本公司“自动设限”,主动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以避免美国设置关税壁垒。在70年代,当美国几家主要的电视机生产企业因日本的竞争而几乎被迫倒闭时,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日本企业自动限制对美国的出口,采取了退缩的态度。在钢铁方面,美国采用了一套复杂的计算办法来限制进口。在汽车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通过非市场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工业。
在商业流通领域,日本企业也无人能敌。三菱贸易株式会社、三井物产、住友贸易、伊藤忠、丸红和日商岩井等,他们彼此是竞争对手,但没有一家外国公司堪与匹敌。
日本在美国的投资已经超过美国对日本的投资,并且日本对美国的投资在高速增长,有更多的日本公司在美国设立工厂,购买股票和产业。
日本的运输和通讯系统正快速超过美欧。日本于1964年就开启了东京到京都的新干线弹头火车线路,美国在1977年才购买了这项已有15年的一部分技术。日本快捷便利的铁路服务网络遍布全国,为美欧所不及。
日本邮政服务系统开发使用了最新的电子通讯系统,使日本的邮政服务速度远高于美欧;日本的银行电脑系统使日本国内资金划转速度快速无比;日本控制钢铁生产的电脑系统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复杂。
日本国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果把房屋津贴计算在内,1978年日本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过美国,并且在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增长。现在旅居日本的外国人,如果没有特别津贴,很难维持和日本人相同的生活水准,而居留在美国的日本人,却觉得各种奢侈品和餐馆的价格很便宜。每一个日本家庭拥有的电视机 (尤其是彩色电视机)和照相机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在电视录影机方面,日本拥有者的比例和绝对数量都遥遥领先美国。
有人提出疑问,日本为了获得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否会忽略其文化和教育的发展?然而,实际情况是,日本对文化的输入和技术输入同样突飞猛进,并以很快的速度普及到民众中去。日本青年完成中学教育的比率居世界第一位,约占90%。美国人进大学的比率虽然较高,但完成学业的比率,则不及日本。日本青年的英语能力远超过美国学生的外语能力,虽然他们在口语表达能力上无法和大多数欧洲人相比,不过在1945年,日本人对一种外语有如此进步,这在多数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虽然日本在国民生产总值方面低于美国,但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却已超过美国。
尽管当时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上还不是世界强国,但日本的各种制度,在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效率,无疑是世界第一的。
在沃格尔的眼中,日本在工业和经济方面全面打败美国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不仅如此,日本在教育、研究与开发、国民收入和生活消费、各种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在快速赶超美欧。日本企业无与伦比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更是美国企业无法达到的。
面对日本高效的生产率和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沃格尔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可怕的美国公司和美国经济的逻辑发展远景。 李朝末年,太师陈守度执政数十年,把李朝的亲贵重臣逐一铲除,只留下一个年仅七岁的昭圣公主李天馨,老陈便把这小女孩扶上皇位(即李朝末代女皇李昭皇),又安排继子陈日煚(即陈太宗,陈守度未登基,后追谥太祖)娶其为妻。这陈日煚当时已经四十多岁,娶一个七岁小女孩为妻,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久,小女皇就把皇位“禅让”给了丈夫,自己成了皇后(这还有后话,日后小皇后长大,竟被陈日煚所废,这还不算,陈日煚的儿子陈光昺继位当了陈圣宗,把他这个继母立为皇后。)<br />关于抵抗蒙古那一段,我又很详细的资料在手上,写的非常好,我稍加修改注释了一下)<br /><br />当时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哈台南征大理,攻灭大理后就叫兀良哈台顺手去收服安南。兀良哈台坐镇昆明,派出两个使臣,命令安南俯首归降。 不料陈日煚父子坚决不答应,把蒙古使者直接下了大牢。<br /><br />兀良哈台是蒙古开国元老速不台之子,当年拔都西征,跟着南线部队曾横扫过巴尔干,一见安南这般“无礼”,当即令儿子阿术(后来蒙古灭南宋的主要将领之一,这速不台一门三代可谓是虎父无犬子的典范)为先锋,大军直抵红河岸边。安南也没有闲着早在红河沿岸部署了包括象兵在内的多兵种合成部队,严加防范。 <br /><br /> 兀良哈台见安南有备,便动了点脑筋,他安排部将彻彻都率军从下游渡河,伺机夺取安南人在下游的船只;儿子阿术率一支别动队迂回切断安南军的后路;自己亲率主力渡河强攻。兀良哈台从正面发动进攻时,对面的安南人一觑蒙古兵的强盛军容,不禁吓了一大跳。兀良哈台强行渡河,大破安南水师,掳其船舰,而阿术也封锁了安南军的陆上退路,父子二人合力进击,安南军的红河防线顿时土崩瓦解。御驾亲征的陈日煚进退失据,只好沿着河岸向下游寻船逃跑。谁知那奉令夺船的蒙将彻彻都,见猎心喜,也忙着追杀安南败军,忘记了主要任务,结果陈日煚得以抢了一条船逃走,效学宋高宗避金兵的法子,驾舟浮于海上。兀良哈台长驱直入,进占安南国都升龙,结果发现两个使者里有一个已经死在狱中,便纵兵屠城作为报复。 <br /><br /> 蒙古兵进占升龙后,安南人从红河大败的打击中逐渐恢复过来,大将陈国峻率领部队从山西路东下勤王,隐然对蒙古军与大后方云南的联系通道构成威胁;太宗陈日煚和太子陈光昺也收集残部,准备继续抵抗。而且蒙古兵对安南炎热潮湿的天气很不适应,已经有人害起病来,兀良哈台当机立断,下令班师回云南,临走前又派了两个使者留在升龙,等陈日煚回来招他投降。陈日煚回来之后,见升龙已是鬼城一座,悲愤之下,喝令左右把那两个使者绑了起来,想杀又不敢,于是就这么捆着放还给蒙古军。 <br /><br />不久,陈日煚传位给太子光昺,即陈圣宗,此时蒙古仍然在云南驻有重兵,陈光昺知道凭现在的力量无法跟蒙古兵交手,于是遣使谢罪,愿降为臣属。兀良哈台把安南使者送到忽必烈的大帐,忽必烈考虑到此番南征的战略目标在于包抄南宋,现在既然安南表示屈服,也算达到了目的,便对安南缚还使者的行为警告了一番,接受了乞和,继续征伐南宋的事业。 <br /><br />蒙古第二次入侵安南发生在1284年,此时元朝已经建立,世祖忽必烈继续执行乃祖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计划。在灭亡南宋之前的1274年,蒙古军曾向日本发动试探性的进攻,但遭到了失败。南宋灭亡后,其先进的造舰技术和强大的航海能力被元朝所掌握,元世祖向海外扩张的野心更加膨胀。1282年,元朝海军进攻占城(在今越南南部),设立占城行省,企图以此为基地,吞并南洋诸岛。占城王退据山寨聚众抵抗。此时元朝和安南的关系也不大顺畅。虽然安南二十多年前便臣服蒙古,但一直拒绝元廷所敕“六事”。这所谓“六事”就是:一、安南王亲自来大都朝拜元帝;二、安南王子入朝为质;三、向元朝呈报户口民数;四、为元朝出兵役;五、向元朝缴纳税赋;六、由元廷派遣“达鲁花赤”(蒙古地区长官的名号)与安南王共享统治权力(这一条已经实现)。基本就是《二十一条》式的灭国条件,你想安南怎肯答应?陈光昺对元朝苛刻的“六事”采取的战术一是推,二是拖,好在元朝当时忙于打南宋,无暇顾及安南,一直拖到陈光昺死去,“六事”仍有“五事”尚未实现。元世祖老大不耐烦,平定江南之后,便有再征安南之意。正好元军在占城遭到持续抵抗,元世祖便命令镇守云南的皇子镇南王脱欢率军出师,声言要假道安南,支援占城的元军。 <br /><br />安南新君仁宗陈日烜遣使告知元军,宁愿出粮助饷,但请元军从别道进兵。元军当然不理。1284年十二月,元军号称五十万,由镇南王脱欢率领分六路侵入安南。陈兴道(就是前文提到的陈国峻。陈国峻(1228— 1300),又名陈峻,出身陈朝的宗室贵族。此人在越南史上大概是除了胡志明之外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因其兴邦复国的大功,被封为兴道王,后世一般尊称他为“陈兴道”)。在各处险隘设守抵抗,消磨元军锐气。陈日烜亲率十万大军,在红河布阵。<br /><br />1285年正月,元军进抵红河。虽然安南军比上次更加谨慎严备,但蒙古人战力远胜,且此时元军水师也远比兀良哈台初征安南时强大,一场激战下来,安南军还是挡不住元军渡河。红河一失,升龙无险可守,安南君臣为保存实力,乃放弃升龙,向南部的清化府撤退。陈日烜发布诏书,命令各郡县都要与元军死战,如果力量悬殊,允许逃走,但不许投降。安南将士也在臂上刺“杀鞑”二字,以示誓死抗战的决心。 <br /><br />元军总帅镇南王脱欢对安南坚决抵抗的态度大为恼怒,一把火把升龙的王宫焚毁,又把俘虏统统处死,他下令军队南进穷追安南君臣,同时要求占城的元军北上夹攻。面对元军的强大攻势,陈朝王弟陈益稷等少数贵族大臣害怕了,向元军投降。 <br /><br /> 在危亡之际,陈兴道向陈日烜分析形势说:元军虽猛,然势若风火,利在急而不在缓,我军宜避免决战,不求速胜,“如围棋然,随时制宜”,使敌陷于困疲。说白了,就是类似于红军四次反围剿时“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陈日烜采纳了陈兴道的策略。元军四面出击,府县占据了不少,但始终消灭不了安南军的有生力量,而且还有敌人越打越多的感觉。<br /><br />到了五月,安南进入雨季,潮湿闷热的气候更加令元军苦不堪言,军中疫病丛生。而从占城北进的元军由于受到安南军的沿途阻截,迟迟不能与脱欢的主力元军会师。更要命的是,安南军民坚壁清野,元军在当地找不到粮草,与大本营云南的联系也在陈兴道等人神出鬼没的打击下经常断绝。眼看元军陷入泥潭,脱欢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撤军。 <br /><br /> 陈兴道立即布置重兵拦截撤退的元军。元军从如月江伐木搭浮桥过河,遭到预先埋伏岸边的安南军突然袭击,全军大乱,元军大将李恒拼命断后,掩护镇南王脱欢过桥。安南军乱箭齐发,元军中箭落水者不计其数,脱欢好不容易撤回广西境内。李恒身中毒箭,带伤逃回,后来伤重身死。 <br /><br /> 再说那南方元军由大将唆都、乌马儿率领,北上来与脱欢元军会合,一路上进展顺利,大小七战皆得胜利,唯独在天长府遭到安南军的顽强阻击,迟迟难以前进。脱欢撤军时,唆都并不知情,还是安南人把这消息告知了他,唆都急忙引军向顺化海岸撤退,打算从海路撤回,结果在入海口遭到安南军的阻击。当时安南收留了不少厓山之战后亡命而来的南宋将士,这些人仍作宋军打扮,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着实令元军吃了一惊。元军且战且退,退到乾满江时,陈兴道的大军突然出现,将元军重重包围。饶是蒙古兵悍勇无敌,这一回也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主将唆都力战身亡,乌马儿侥幸得了一条船,渡江逃走,而那数万将士,大部被杀被俘,或溺于江水而死。安南的抗元战争取得了辉煌胜利。 <br /><br />元世祖忽必烈英雄一世,听闻败报,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他搁置了第三次东征日本的计划,把人力物力调集到南方,决心给予小小的安南以毁灭性打击。1286年,元廷征调了江淮、湖广、江西、云南各省蒙汉三军与海南岛四州黎兵约十万人,仍由镇南王脱欢为主帅,再次征讨安南。又征船五百艘,派万户张文虎负责从海路运输军需,保证前方的供应。世祖还封上次来降的安南王弟陈益稷为安南国王,企图用傀儡政权来收服安南民心。 <br /><br /> 元军三路攻入安南,脱欢汲取了上次的教训,一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果然进展顺利,一路斩关夺隘,渡过红河,再次进占升龙。安南方面仍旧用陈兴道的策略,避免决战,坚壁清野,以小规模的丛林战骚扰元军,并伺机切断元军粮道。 <br /><br /> 安南虽置府县,却无城池,元军无可据守,只好伐木为栅,立寨防御。深入安南境内后,粮食这个老大难问题日益尖锐,海路的粮船又迟迟不至,脱欢只好命令各路人马到处清乡抢粮。其实负责运粮的张文虎等人并不是不尽心,只是粮船每每被安南水军在海上阻截。后来张文虎亲自押粮渡海,结果在绿水洋又遇优势兵力的安南水军拦截。张文虎料敌不过,只好把粮食全部沉于海底,减轻了船上的负重,才逃出一劫。 <br /><br /> 侵入安南的元军苦等粮食不至,靠抢来的那点粮食也难以糊口。脱欢命令各路人马寻找安南军决战,结果大家累得半死连安南军主力的影子都找不到,加上天热师疲,全军上下完全没有斗志。诸将都劝脱欢班师,脱欢也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各路人马分道撤回。 <br /><br />元军征交趾行省参知政事乌马儿、樊辑率水军沿白藤江入海撤退,谁知陈兴道早有准备,在白藤江入海口埋设了数百根木桩,因当时潮汐大涨,元军没有发现水下已经被安南人做了手脚,结果在海口被堵了个严严实实,动弹不得,成了安南水军的活靶子。四百艘战船全军覆没,樊辑当场被俘。上次侥幸逃走的乌马儿这回没有了好运,也被安南俘虏,痛恨蒙古人的安南兵把他倒吊在海里,活活溺死。 <br /><br /> 脱欢亲自率领的那一路元军,也没什么好果子吃,战战兢兢撤到东关附近的山岭中,被陈日烜及世子陈日燇亲率大军包围,安南兵居高临下,万箭齐发,元军行省右丞阿八赤被乱箭穿身而死,脱欢靠着亲军保驾,仓皇从小路逃跑,饶是这样,脚上还是挨了安南兵一毒箭,好不容易才逃回广西思明州,所率部属,损失了十之六七,比上次败得还要惨。世祖忽必烈见脱欢两次大败,勃然大怒,将他贬谪到扬州,终身不准入觐。 <br /><br /> 安南虽然再获大胜,但也明白自己与元朝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于是再度遣使上表,献上安南王的金制跪像,谢罪乞和,并送还俘虏。忽必烈虽然不肯干休,但连续几次对外远征,劳民伤财,国力损耗很大,只得暂且按下怒气,接受了安南的贡礼。元朝与安南的战争,也就到此结束了。不过到了1293年,忽必烈因为安南新君陈日燇(陈英宗)拒绝来大都朝拜,勾起旧恨,又调集大军,准备四征安南。但第二年正月,忽必烈就去世了,成宗铁穆耳继位,下诏罢征安南,元朝和安南才算实现关系正常化。终元之世,安南一直向元朝称臣纳贡。<br /><br />关于以后的历史,公元1306年陈英宗将玄珍公主嫁给占城王制旻,令制旻以乌、里二州(今承天省)作为聘礼献给陈朝。公元1307年陈朝改乌、里二州为顺、化二州。越南没费寸矢之力,却把版图向南扩展了数百里。1311年陈英宗派兵攻打不肯屈服的占城,活捉了占城国王,7年后再次出兵,把占城新国王赶到了爪哇。<br /><br />元末之际看着中国栾城一锅粥,对中国绝贡,顺便夺取广西思明路丘温、如嶅、庆远、渊、脱五土县;到了洪武元年末(1369)朝贡,朱元璋把陈朝君主册封为安南国王,洪武二十年(1387)安南又野心起夺取思明府禄州、西平州、永平寨,绝贡,朱元璋曾经晓谕安南陈朝国王陈日焜,令将五县之地返还思明日本:世界第一
在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沃格尔教授(Ezra F.Vogel)出版了一本名为《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研究专著,此书一出,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成为当年度美国最畅销书之一,从一般的美国市民、学者到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乃至五角大楼的军人都争相,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