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辩护律师 >
《辩护人》观后感,影评:我们与公权力的故事
文/谁是真实的人
这部电影带给我足够的震撼和感动。先贴几段台词吧。
(名人语录 )
“以卵击石。石头再坚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是有生命的。岩石最终会化为沙,鸡蛋则会孕育新的生命。” (观后感 )
“按法律来?按法律就要逮捕现在的总统。” (精品书摘 )
“你会忍受你的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荒唐的国度吗?” “我不担心我的孩子,我会送他留学。” (精品书摘 )
“那些滥用公权力的人,跟他们讲美国的民主,他们会听吗?民主和市民运动,经济水平至少还要提高三倍。” “因为国民不富裕就不能受法律保护?就不能有民主?”
(名人名言 )
“你到现在还相信电视和报纸的那些屁话?说真话的记者都被解雇了。”
(励志 )
“少几届首尔大学的学生又能怎样?”(原文是:首尔大学的学生上街是因为他们不想念书。以及,难道说首尔大学是违法集团吗?……这是我贴的话。) (影评 )
没错,这是一部讲述公权力和民主的故事。因为生活的年代,让我感触到了很多。看完之后的第一想法是,这部电影以后在不浮躁上也会搜不到吧?
(励志 )
电影讲述的是韩国曾经遭受的公权力之害。我并不怎么了解韩国的背景,只是就像熔炉,这些事和我们太像,于是我自然的了解了电影的背景。学生社团让我想到89,公权力施暴让我想到唱红打黑,被控制的媒体就不用多说了,电影里面的种种,都能和我们的社会联系起来。我们还在经历,但是他们已经能将其拍成了电影。韩国幸运的,因为和西方交好,所以只要有外国记者,再怎样都得让一步。
(经典台词 )
你只顾自己赚着钱不去理解别人的举动,认为他们都是该被抓。你被授予爱国勋章,拥有至高权力。而你只是想多读读书。看看法庭外面的民众,你大概就知道国民爱国情绪如何轻易被挑起了。对一对“自述”,就知道我们要怎样“推翻”你们的了。连追悼会都怕,连看一本书的权利都没有,连说一句话就会被威胁妻儿。法官警察媒体记者,每个人都在被公权力所害,同时又用自己的公权力害着别人,而被误导的民众多是朝你扔鸡蛋。“两个月内,瘦了十多斤。警察没给你吃饭吗?”。恩,给啊,用毛巾洗脸的时候还会帮我喂方便面汤呢。呵呵。 (名人名言 )
这部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并未放弃对角色的深度刻画。有人认为前面太拖沓,有人认为后面太暴力。我觉得正是这种变化过程使得影片在角色上更加富有感染力,这是我给这部电影五星的原因(国内多故作压抑,比如X注定)。 (名人名言 )
宋佑硕。由于贫穷,他开始追逐金钱。由于感恩,他接手官司。由于良知,他举办追悼会。对公权力反抗的坚持,那种一根筋其实在开始追逐金钱的场景中就显现出来。取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这样一个人,他会坚持做无罪辩护,他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建设集团的合同,他会在面对再大威胁依然做该做的事。当然演员的发挥对于角色的刻画有着重要的作用。宋康昊的演技不用多说,特别注意的是,车东英警官的演员,嚣张狂妄的专制强权嘴脸让人印象深刻。最遗憾的是,防爆警察发催泪弹,而不是坦克上街轰轰放“礼炮”。
(影评 )
(经典台词 )
(名人名言 )
关于89年。高中的时候,偶尔听起来老师讲起过,但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真正最早接触那次事件其实是在大一看“黑道风云二十年”这本小说。女主角因为在89年犯了错误,即使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也只能在中学当老师(90年左右毕业)。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开始搜索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幸好在朋友的帮助下,懂得翻墙,于是看了一些反动的纪录片。这些都没什么,也不用多说。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某人说的“少几届北大清华毕业生,又能怎么样?”。是啊,少了你们这些反动分子,对“国家”又有什么影响呢。唯一的影响大概就是,在之后关于那一年的话题禁忌比70年代还要来得多吧。 (励志 )
前几年,日本钓鱼岛事件沸沸扬扬,在央视的煽动下,不少人跑出来砸中国人的日本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我身边存在着一类可怕的人。 (励志 )
大三做过家教。小朋友的爸爸曾经开过学校,做过夜总会的总监(不正当,某上级拥有,北京共八家),现在自己做些小生意。因为和小朋友关系比较好,他们总是留我吃饭。他爸爸是非常“爱国”的,每天都会跟我念叨中国要和谁打仗,劝我锻炼好身体当兵,好为国效力。偶尔也会提到70年代的好,说过一句话,似乎是“别看现在还能看国外的电影,已经在管制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让你只能看样板戏。”当然,这样的家庭,我做完一个学期就撤了。 (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