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2011司考《刑法》法条串讲及高仿真练习讲解(10)

  第十讲 危害公共安全罪

  〖考点归纳〗

  1.放火罪:刑法第l15条是对放火等罪既遂的规定,第114条是对放火等罪未遂的规定。

  2.投放危险物质罪:故意使用危险物质杀害特定个人或特定牲畜的,不构成本罪。

  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其他危险方法”仅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如果某种行为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应尽量认定为其他犯罪,不宜认定为本罪。

  4.破坏交通工具罪:劫持航空器、船只、汽车的行为,成立专门犯罪。劫持火车、电车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破坏交通工具罪。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是否 关涉公共安全:第一,交通工具正在行驶(飞行)中;第二,交通工具处于已交付随时使用的状态;第三,交通工具不需再检修便使用的状态,但维修人员破坏维修 的交通工具的,可以构成本罪。

  5.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行为人犯本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6.劫持航空器罪:行为人控制了航空器或者控制了航空器的航行,成立本罪既遂。对象不限于使用中或者飞行中的航空器,但窃走没有人在内的航空器的,不构成本罪。

  7.交通肇事罪。

  (1)本罪不属于身份犯。在偷开机动车辆过程中因过失撞死、撞伤他人或者撞坏车辆的,成立交通肇事罪;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 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 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2)交通肇事的结果必须由违反规范保护目的的行为所引起。

  (3)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 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司法解释,“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 究而逃跑的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模拟题〗

  【例88】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驾驶车辆时违章导致乙昏迷不醒。甲下车后观察乙,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逃避刑事责任,甲将乙搬到自己的车上,行驶20余公里后,将乙沉入水中。后查明,乙系溺水死亡。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张某驾驶车辆时违反交通规则,导致李某重伤;现场的围观者要求张某将李某送至医院,恰在此时,与张某相识的王某驾车经过此地,并将车停在张某身边,打开车门,让张某上车,后一同逃走。李四因无人救助而死亡。王某与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C.农民甲承包了100余亩农田,在病虫害发生之际,因为没有资金购买农药,便盗窃某农场的剧毒农药30余瓶。甲的行为构成盗窃危险物质罪。

  D.农民乙为了开垦荒地,盗窃雷管等爆炸物品100个。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爆炸物罪。

  【例89】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A.外来打工人员王某盗窃公路井盖当作废铁出售,致使3行人摔下下水道,1人重伤2人轻伤。

  B.张某本是某城市地铁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违反规定被开除。为了报复单位,某天张某劫持了某列地铁,导致多人受伤,地铁一定程度损毁。

  C.李某投放虚假的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D.王某酒后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结果的。

  E.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危害公共安全的。

  F.在火灾现场破坏消防设施或者器材,危害公共安全的。

  G.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

  H.私拉电网,危害公共安全的。

  【例90】下列哪些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

  A.甲酒后驾驶车辆出行,但其酒量较大,并未导致驾驶能力减退或者丧失。在过十字路口时,由于车辆出现了驾驶者不能预见的刹车故障而造成交通事故,撞死行人1人,撞伤2人。

  B.《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行为人乙白天将货车停在马路边后下车小便,后面的小客车飞速驶来,撞到货车尾部,司机当场死亡。行为人乙拨打“110”后迅速逃离。

  C.行为人丙驾驶没有年检的车辆,但该车并无故障,而是由于被害人横穿高速公路造成了交通事故,从而被撞死。

  D.丁在驾驶机动车追杀B的途中,违反交通规则将C撞成重伤;丁为了继续追杀B而没有救助C,导致C流血过多而死亡。

  【例91】下列有关枪支、弹药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