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2002年
《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2002年
获取最新
青少年犯罪个性特征研究
林金树
【摘要】:正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国际性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也相当严重。从已做出法律判决的满14岁至不满18岁的青少年人数在全部犯罪人员中所占比例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只占1%,20世纪70年代末占4%,90年代已增至7%左右,呈增长趋势。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福建省南平市公安局刑科所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国际性的严重社会间题,我国也相当严重。从已做出法律判决的满14岁至不满18岁的青少年人数在全部犯罪人员中所占比例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只占1%,20世纪70年代末占4%,90年代已增至7%左右,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犯罪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必要进行多学科的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泽民;浅析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特点及原因[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薛静;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探源[J];河北学刊;1998年05期
3 刘桂兰,韩国玲,阿怀红,张玉美,卓玛,潘忠鹏,周丽娣;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7期
4 罗蒙;;青少年犯罪形成和发展主要原因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吴梦珍;;香港青少年暴力罪行成因研究[J];青年探索;1984年03期
6 林志坚;;试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星月;青海省青少年犯罪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8 ;当前广州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点[J];青年探索;1987年01期
9 刘勉;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心理特征[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8年02期
10 刘汉云;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及教育[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寶;;香港青少年犯罪問題[A];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车炜坚;;香港青少年犯罪的類型及趨势[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梁庆球;;堅持學校、家庭、社會三结合——淺談預防青少年犯罪[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周錦輝;;澳門青少年犯罪問題——降低刑責年齡的考慮及建議[A];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萬紹芬;;“服務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局持之以恆地做好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工作”在澳門“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學術研討會”上的書面講話[A];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贵州省青少年犯罪对策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陸伟聪;;從社工角度看澳門青少年犯罪成因及解决方法[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潘小莉;;关于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隽;;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处理机制[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路;;英國少年司法制度新進展[A];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英;济南天桥检察院:堵疏结合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中学 王宏军 赵丽萍;浅析青少年犯罪特点及预防[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3 永清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邱福星;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对策[N];廊坊日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钱向荣 钱沁 本报记者 赵勇进;透视辍学青少年犯罪[N];南通日报;2009年
5 梁志宝;浅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N];德州日报;2009年
6 林鸣;童言为什么可畏?[N];中国质量报;2009年
7 王化亮 王玉;为花儿“号脉”[N];济宁日报;2005年
8 上蔡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 韩文韬;浅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N];驻马店日报;2008年
9 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 于洪燕;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何欣 本报记者 刘福国;人格缺失为青少年犯罪埋下“隐患”[N];中国妇女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爱中华;心理类型理论在中国高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俞一彪;基于互信息理论的说话人识别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3 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祖华;媒介品牌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孙俊;基于激励源及其韵律特征的源—目标说话人声音转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陈光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免疫和甲状旁腺功能状态[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7 吴智平;自发性脑出血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8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顾恒;异位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李波;语音转换的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繁;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状况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笛虹;学校道德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良芝;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杨德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汗青;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管向梅;中国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姜延军;包头市青少年犯罪实证调查与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胡建平;论传媒对青年少年犯罪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奎臣;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理念与方式创新——社会支持的预防功能及对策构建[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孙莉;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心理矫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