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受贿罪 >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2010年
获取最新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研究
范旸
【摘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2007年“两高”根据《刑法修正案(六)》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中确立的一个新罪名,其前身是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该罪确立后,关于该罪的犯罪主体、主观及客观要件等问题引起理论界的争论。为厘清这些争论,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梳理。全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约二万七千字。 第一章主要是对该罪犯罪主体的探讨。正如该罪的罪名所透露的信息一样,该罪和受贿罪共同划定的犯罪圈应当包括了所有自然人出卖职务的行为。因此,对该罪主体的认定关键在于“其他单位”的界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其他单位”的界定有助于明晰:只要不是孤立的个体,只要是“组织体”中的工作人员就可能因“权钱交易”而成为受贿犯罪的主体;而“国家工作人员”则是划清自然人受贿犯罪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界限的依据。 第二章是对该罪主观要件的辨析。笔者认为该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其主观罪过内容包括行为人“对自己索取或收受并占有他人财物的明知”、“对所收受财物性质的明知”,并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决意为之。同时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所谓感情投资型受贿、事后受贿等情况加以解析,还分析了该罪能否由间接故意构成的问题。 第三章探讨的是该罪的客观要件。从刑法法条的规定来看,该罪客观要件包括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四个部分,只有这四个方面同时具备才能构成本罪。笔者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只包括直接利用本人职务的情况,不包括间接利用本人职务,也不包括所谓的利用将来或过去职务;“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关键在于应将“财物”限定为“财产性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无论索贿还是收受贿赂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数额较大”的认定可以参照有关司法解释进行操作,但不应当将数额作为入罪的唯一标准,而应设立数额和情节分列的二元化标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伟;李长坤;;反腐败30年:我国贿赂犯罪立法回顾与前瞻[J];东方法学;2008年06期
2 赵秉志,于志刚,孙勤;论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3 肖中华;论受贿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J];法学评论;2003年01期
4 黄继坤;肖南锋;;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实行行为[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5 付立忠;;刑法修正案(六) 对商业贿赂犯罪之改进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金卫东;应设立“性贿赂罪”[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7 曲新久;;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刘明祥;也谈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刘爱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若干问题的剖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刘宪权,阮传胜;“性贿赂”行为犯罪化不足取[J];法治论丛;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韩耀元张玉梅;[N];检察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徐盈雁;[N];检察日报;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丽;;行政法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及其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项志友;马珊;;论法治的人性基础——兼论中西人性观对法治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韩轶;;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7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8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王圣扬;王金华;;刑事审判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研究——以控辩平衡原理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大学治理的核心范畴——以平衡论为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时晋;曾斌;吴锦宇;;中国大陆发审委的法经济学反思[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