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辩护律师 >

中国辩护人

媒体札记:中国辩护人

徐达内

还记得2013年9月13日王功权被确认刑事拘留的那个“黑色星期五”吗?8个月后,相似的一幕重现,当初奔走泣告、出离愤怒的那些人,再度遭遇痛失同道的命运。

“死磕派”律师代表人物浦志强被警方带走的消息,前天晚间起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昨天下午13时许,同样供职于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的浦志强外甥女屈振红发布声明,以家属身份确认浦志强“以涉嫌寻衅滋事罪于5月6日凌晨被海淀区公安局刑事拘留,现关押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并称“家属正在考虑聘请律师会见”。

是新京报将这则消息扩散到了屈振红的亲友圈之外。16时许,这家此前多次为浦志强提供发言平台的北京媒体通过网站发稿,称已通过多个渠道证实浦志强被刑拘:“14时许,屈振红在电话中向新京报记者确认,为其所发。据她介绍,今天上午8时许,浦志强妻子接到了北京市丰台区樊家村派出所的电话通知,要求其前往该派出所取拘留通知书。‘他昨天下午还回家来取电脑’,屈振红说,浦志强是在昨日早上被警方带走配合调查的,但取完电脑后又在警方陪同下被带走。”

通过公布消息时,@新京报附上的是人物背景介绍——“浦志强曾代理任建宇劳教案、‘上访妈妈’唐慧案”。而由运营的@头条新闻,在转发时更进一步,摘取了报道正文中最后一段:“有消息称,在失联前,浦志强曾于本月3日在北京参加了一个有10几名学者参与的研讨会。”

寥寥数十字,却需要莫大勇气。因为,在这场“有10几名学者参与的研讨会”中,浦志强参与讨论的是中国这20多年来最禁忌的话题——1989年发生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六四”运动。

3日晚间起,摄自这场研讨会现场的照片就开始在互联网角落里出现,写明“2014.北京,六四纪念研讨会”的横幅下方,浦志强坐在前排最左侧,他身边还有另外12人。

把“六四纪念研讨会”虚化为“一个有10几名学者参与的研讨会”,是报道者的生存技巧,更是胆识。依靠新京报的率先突围,腾讯搜狐和凤凰网均在首页展示此讯,不过,随着@头条新闻在17时许删帖,这则消息瞬间下沉,能像网易那样保留一个存活链接已属不易。

此时还需要大规模删除此时已在上密集出现的抗议声援。

浦志强确实有足够多的追随者。如果说当初“满屏皆说王功权”的声浪中,很大程度是仰仗于潘石屹、任志强这些商界好友的义气相挺,那么,浦志强尽管没有那般由仗义疏财积累的名声,却堪称另一个版本的大V,另一个版本的领袖。

他天生就是“江湖大哥”。身形魁梧,高近一米九,体重220斤,浓眉大眼国字脸,一派凛然正气;更重要的是,他仿佛没有任何畏惧,不屈不挠地奔走在中国各地,为民间鸣冤者代理主要指向公权力的诉讼,任建宇和唐慧案就是其代表作,此外,他还带头向中共党内“双规”的合法性发起挑战,并早在去年2月就实名举报那位如今已人尽皆知的“大老虎”;再加上,他还愿意自嘲,转世时向以“哈儿律师”、”体制外大佬”自称,每每控诉不公却总能以插科打诨方式表达……

这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形象,怎不叫粉丝为之着迷?

何三畏就是浦志强的亲密战友,两人在包括任建宇案在内的诸起新闻事件中结下深厚情谊。作为最早传播消息者之一,何三畏在上张贴出那些旧时照片,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暗流汹涌:“无数认识不认识的朋友,通过网络和电话来问他。约半数是女公民。其中,有三位知识女性说着就失声哭了”;“所有前两年他在重庆帮助过的人,都打来电话,包括文盲夫妇戴月权和廖宝翠,他们没有多话说,哽咽着说不出什么,我不能奉陪,我也受不了。”

浦志强帮过何三畏,何三畏也帮过浦志强。他所供职的《南方人物周刊》,去年1月曾发布过一个事后广为流传的封面:镜头中,被封为“中坚”的浦志强目光坚毅望向前方,手中举着由三支火柴燃起的火光。

这期人物报道共由三篇组成,分别是《浦志强:对坏的制度,不会忍太久》、《浦志强:我守住了,他们没守住!》以及《浦志强在重庆》,署名记者就包括何三畏。而封面那句导语——“二十多年前,他们壮怀激烈,指点江山,抨击当时的中坚;现在轮到他们了,是否及格,拉出来走几步”,既像是加冕,也像是为浦志强今朝命运埋下伏笔。

二十多年前的“指点江山”,说的就是浦志强的青春岁月:“都说1980年代理想激荡,浦志强读鲁迅,后来读苏联史书,反观中国,他有一种强烈的受骗感,又滋长了新的使命感。他喜欢和高年级同学一块讨论、演讲。”

更直白一点说,浦志强就是1989年那场学生运动的中坚,他那幅头扎白布的留影,至今仍不时被同道中人重新翻出展示,作为共同的青春祭奠。

从这个角度来说,浦志强走进“六四纪念研讨会”现场,正是因为他的精神家园从未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