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周岩案”引发社会思考 心理学专家解读青少年犯罪成因

合肥热线讯 近日,合肥女孩周岩被毁容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这一悲剧发生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青少年犯罪的频繁和恶劣。

李教授解读青少年犯罪成因

2月28日下午,合肥热线就周岩事件采访了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会长、安徽教育学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群教授。

李教授在采访中提到,从周岩被毁容这件事反观整个社会,青少年群体越来越浮躁,遇事不冷静,做事往往会非常极端;而造成孩子如此极端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

李教授认为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纵观近几年的青少年犯罪惨剧,这些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都非常极端,往往非常溺爱或非常严格,导致孩子心理不够健全,酿成悲剧。而家长应该做到多沟通,多与孩子交流,注重人格和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要一味的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要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在学校,老师应当以身作则,从思想和行为上改变孩子,而不是只关注学习和成绩。

更为重要的是,要从社会中的案例反思,给青少年健康的生长环境,减少类似惨剧的发生。

拯救下一个周岩

陶汝坤犯下的罪行让人瞠目结舌,一个年仅17的少年,手段如此残忍,因为一些琐碎的感情纠纷行凶,毁掉的不仅仅是两个刚刚成年的孩子,更毁掉了两个家庭。然而更令人惶恐的是,该起事件在当今的社会并不是个案,从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案件,到连杀十人的恶魔周宇新,如同恶梦一般,一次又一次震撼着我们的内心。在未来的生活里,它是否会再次发生?如何才能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教育,让社会不再出现下一个“陶汝坤”,一起拯救下一个“周岩”?

在一些列的事件上,陶汝坤这个角色被贴上了那么几组明显的标签。他是90后,他是未成年,他是“官二代”。他在生活中狂妄、嚣张、相信暴力。他犯案的手段残忍、鲁莽、不计后果。但是,请我们记住:他首先是个孩子,他今天的表现是我们社会需要反思的,他同样是一个孤独、体贴、渴望父母关爱的孩子。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陶汝坤”,是什么,让他年仅17岁,就走向了人性的另一个极端。又是什么样的环境,养成他狂妄,做事不计后果的个性。

在这个网络沟通一切的世界,青少年教育又该从哪里入手?如何让孩子有个正确的价值观?

从“少女毁容案”中,你们看到什么?对陶汝坤现象,您有什么看法?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

为了避免更多悲剧的重演,让我们一起拯救下一个“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