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故意杀人罪 >

《兰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兰州大学》 2011年

获取最新

论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周明伟  

【摘要】: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是具有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行为在客观上可以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我们知道,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作为形式出现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以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故意杀人罪也时有发生。不作为作为犯罪行为的一种方式,历来都一直是刑法理论研究的重点。学界围绕着不作为的行为性、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不作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不作为犯罪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不作为犯罪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以不作为的行为构成的故意杀人罪,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认定起来也就更为困难。本文将综合我国刑法理论界目前对不作为犯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特殊构成要件、不作为故意杀人的义务依据等进行概括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中以不作为的行为方式构成相关犯罪的认定有所裨益。 在研究和写作方法上,以我国刑法的规定、理论、逻辑对本案所节选的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此类案件的现象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文章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本文写作的思路来自于司法实践,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引用了大量的案例,通过分举例析这些相关案例,尝试对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犯罪进行界定,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本文在写作框架上,除了引言和结语,整体上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通过引入相关不作为犯罪的案例,对案情进行介绍,提出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和作为义务来源。 第二部分以不作为犯罪的特点为基础,结合故意杀人罪的特征和犯罪构成要件,提出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除了应当具备一般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外,还须具备的几个特殊条件。 第三部分针对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和司法实践中对于这些义务来源的认定,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对不作为犯罪的四个义务来源的分析和比较,力争得出以不作为的行为方式实施的故意杀人罪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正确认定的的。-以洪某拒载危重老人一案为例 第四部分通过文章开始引入的案例,结合相关学说和理论,探析对不作为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的法律分析。本部分结合具体案例,仔细分析不作为的具体情况,阐述了行为人消极不作为与故意杀人罪中的实行行为具有一致性时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在此基础上综合整个案情,对行为人以不作为实施的故意杀人罪进行分析和认定,从而最终做到定性准确、量刑得当。 结语部分是对文章所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案例介绍及相关法律分析10-15
  • 1.1 案情回顾及案件争议的焦点10
  • 1.2 不作为犯罪的理论分析和义务来源10-15
  • 1.2.1 不作为犯罪11
  • 1.2.2 不作为犯罪构成的理论基础11-12
  • 1.2.3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12-15
  • 第二章 不作为故意杀人罪成立的特殊条件15-18
  • 2.1 行为人负有阻止他人死亡的作为义务15-16
  • 2.2 行为人有履行义务的条件和能力,实际上却没有履行这种义务16
  • 2.3 行为人的不作为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结果16-18
  • 第三章 对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中几个具有争议问题的分析18-24
  • 3.1 对于法律明伟规定的义务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可18-20
  • 3.2 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如何认定20-21
  • 3.3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的认定范围21-22
  • 3.4 法律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22-24
  • 第四章 结合案例对不作为故意杀人罪量刑的法律分析24-27
  • 4.1 实施不作为犯罪对案件量刑的影响24-26
  • 4.2 对不作为犯罪量刑的评价26-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30
  • 致谢3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龙,李成;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研究[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齐文远,李晓龙;论不作为犯中的先行行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3 李晓龙;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学同;论不作为与共同犯罪[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5 刘艳红;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类型及其适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许成磊;先行行为可以为犯罪行为[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7 李学同;论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J];法学评论;1991年04期

    8 杨晓娜;;先行行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9 张小虎;犯罪不作为的行为性探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10 欧锦雄;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J];法学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伊繁伟;不作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庆辛;;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李川;张飞虎;;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等价性的判断标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仇艳艳;田野;;等价生命的尴尬境地——探讨等价生命换取行为在我国的法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於恒强,洪流;中国四法域量刑规则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9 张晶,赵静;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梁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理解与贯彻[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