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转载]我国媒体在报道马航MH370事件居然没有一条

[转载]我国媒体在报道马航MH370事件居然没有一条自己的新闻 (2014-03-18 15:21:2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我国媒体在报道马航MH370事件居然没有一条自己的新闻作者:何处不飞云

事关154名中国人的身家性命,马航事件真相截至目前几经反复才终于在西方媒体的逼问下才逐步还原。在此中,中国媒体却再度暴露出自己在专业媒体素养以及职业操守上的软肋,引发舆论界的不满与反思,甚至被讽刺“中国媒体有三宝:转发、蜡烛和祈祷”。包括亚洲新闻社社长将徐静波等职业媒体人和民间舆论纷纷撰文炮轰中国媒体的表现。诚然,中国媒体的败落似可大部分归咎于舆论体制以及国家实力,但这并不足以成为为其开脱的理由。

 

3月17日17时30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希山慕丁承认“仍有相关信息未透露”,这一发言证实了此前西方媒体一系列推测。

 

事实上,早在3月15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紧急回应西方媒体揭示失联马航航班远不只是简单的飞机失事的时候,中国媒体“沉溺”于对善后事宜的关注以及对遇难者家属看似悲情实则冷漠的报道便逐渐显露其令人失望的迹象。而且在这场中国媒体与世界媒体赛跑的轮番“爆料”中,独独缺少马航失联客机154名中国人所在国的中国媒体“独家信息”的身影。

 

此次马航失联客机事件的扑朔迷离,着实让全球各路媒体经历了一场无硝烟的新闻战。而因为失联客机乘客中154名中国人的存在,中国媒体的表现也倍受瞩目。

 

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媒体的确站在安排失联乘客家属的丽都酒店的第一线,他们也站在了北京首都机场马航新闻发布会的第一线,但他们的报道大多要么局限在新闻发布会说了什么、家属什么表情、发言人和负责人的表现云云,要么陶醉在肤浅的煽情主义,在报端网格中“抒发一下情怀”。而真正的,诸如“客机失联是劫机还是事故?”“失联客机是降落还是空中解体?”“客机失联事件是谁策划?乘客或机组人员或其他?”……这些新闻出现在中国媒体的报道却变成了“据CNN报道”“路透社的最新消息说”“《纽约时报》透露”……也就是说,除了站在新闻发布会、除了在机场拍摄机长悲愤家属的照片外,中国媒体“毫无有价值的作为”。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在其《中国媒体在马航客机新闻战中为何失败》的文章中分析了中国媒体失败的原因。

 

原因一:中国媒体没有强大的数据情报网。英美新闻媒体的爆料大多来自军方、卫星公司、情报机构。不过,中国媒体显然不能如此无孔不入。徐静破说,中国政治下形成的中国媒体,他们一直是在被动中成长并已经习惯这种模式,“他们已经丧失了主动出击的能力。也就是说,“听传达”变成了职业,而‘挖消息’变成了大忌。这就注定,中国央媒是养尊处优的公主,而不是四处寻生的小贩。”

 

3月16日中国中央电视在电话连线中透露,MH370上有一名非常值得怀疑的乘客:中国出生,土耳其受教育,在英国教了两年书,去瑞士学了飞机发动机知识。但此“可疑人物”的出现是在事发后的第天后,未免过于“姗姗来迟”。在此之前,西方媒体早已经将目光转向劫机以及更为可疑机长、副驾驶。舆论质问这无疑更突显了央视跟在人身后的、被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姿态。

 

一位媒体人在朋友间聊天时称,自马航事件发生后,他的路线就是丽都酒店、北京首都机场、发布会,而这路线还不包括报社。如若碰到诸如3月15日新闻发布会取消的情况,这位摄影记者朋友只能悻悻然与其他媒体同行跑到咖啡馆“蹭蹭免费WiFi”,然后询问着彼此“你们那儿有爆料么?”彼此间默然以对,然后加上,“最新消息”说了什么,而这些“最新消息”往往是来自英美媒体,如CNN、BBC、路透社、《纽约时报》……然后彼此再尴尬的笑笑,“当然,大家都知道了”,再然后,转移话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媒体没有专家型记者,吃“年轻饭”。徐静波举例称,《纽约时报》在3月8日马航失联事件发生1天后调集了30名资深记者成了报道团队,在第一时间写出了18篇报道与分析文章。徐静波不无无奈的呃表示,此后的事件演变,证明了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CNN、BBC、金融时报等英美新闻大鳄的实力——从卫星数据到通讯记录,从飞行轨迹到飞行时间,一件件搞到手,一件件抖露出来,虽然马来西亚一次次否认,最终还是纸包不住火,在15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承认了媒体报道的众多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