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一个关于中外媒体报道的“典型性”问题
【侨报特约记者旁文殊北京报道】3月8日,一架载有239位乘客的客机MH370在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与地面失去联络,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乘客,这也立即成为众媒体关注的重点。在这次报道中,中国同欧美媒体的表现差异却已逐渐凸显,有观点认为,此役“中国媒体完败”。
第一家发布这个消息的通讯社是法新社,发布时间为8点23分。从这一刻起,各国媒体的较量就已悄然展开。
一问:谁更接近新闻事实?
马航确认客机失联后不久,多国参与的搜救行动也随之展开,这期间,伴随马航发布会信息的,则是几家欧美重要媒体的细节信息挖掘。
在距离飞机失联大约19个小时后,路透社发布了可能有人持假护照登机的消息。很快,奥地利、意大利、俄罗斯和中国共4本假护照陆续被发现。马来西亚交通部长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这一事实。
当多国搜救力量已在被划定的失联海域找寻多日,关于飞机下落的表述却一直是“失联”。马航安置乘客家属的丽都酒店内,不少乘客亲属的心态已由绝望转为愤怒,他们对马航透露信息的进度并不满意。
这期间,由于涉及较为晦涩的航空技术用语,欧美诸多媒体也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手段向公众解释他们的猜想。为此,CNN记者也得以进入波音777模拟舱,将高度、位置甚至时间设定为与马航MH370相同。模拟关闭应答器、改变飞机航向等操作,以展示波音777操作原理,以期为破解客机失联之谜带来一些线索。
3月12日,《华尔街日报》从美方调查组处获悉,引擎数据显示马航飞机“可能在失联后继续飞行4小时”。一天后,CNN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处了解到,失联飞机可能最后驶向了孟加拉湾或印度洋某处。14日,路透社从军方获得消息称,飞机失联后做过几次重大的高度变更,并人为改变方向飞往印度安达曼群岛。
15日上午,关于油迹、残骸的信息相继被证明与失联客机无关,关于客机下落却迟迟没有新的有用信息,搜查进入瓶颈期。正在此时,美联社援引一位马来西亚政府官员的话表示,调查人员已能确认,此前失联的马航MH370客机是被一名或多名具飞行经验的人所劫持,劫机者有意关闭了飞机上的通讯设备,并将飞机偏离预定航线。
三个关键信息的披露,以及“确认被劫持”这样爆炸性的用语,再次让事件进展掀起波澜,公众期待官方对相关信息的回应。
当日下午,马来西亚政府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理纳吉布承认马航客机失联客机通信系统是被人为关闭的,不排除客机被劫持的可能性。并且,飞机和卫星的最后联系时间是8日早8时11分,比之前披露的失联时间晚了约6小时。
简短的发布使之前进行的一系列搜救行动变得徒劳,多国联合的搜救力量撤出最初划定的失联海域转向他处。此后,马来西亚政府也宣布代替马航担任起唯一发布消息的渠道,失联事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被普遍认为是多家媒体通过多角度信息的搜集与调查,对于官方信息的一次有力倒逼。唯一遗憾的是,这次胜利似乎只属于欧美几家重要媒体,却与中国媒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