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原创〕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原创〕 (2008-08-14 05:51:39)

标签: 教育 分类: 言论

 

晨月作客广播电台《百姓与法》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主持人:广大听众朋友《百姓与法》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主要内容是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话题,我们特邀县公安局陈跃进同志,聊聊有关这方面的问题。陈老师你给听众聊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话题好吗?

陈:好,广大听众朋友,当前,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而且逞走高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侵害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了社会治安环境的平稳。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怎样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遏制住青少年犯罪的高发势头,是关系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结合本地区青少年犯罪的实际情况,应当全面思考,理性分析正确评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果断措施,迅速扭转青少年犯罪逞逐步走高的态势。

主持人: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陈:(一)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性质上来看,首先是盗窃犯罪比例最大。这些青少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好逸恶劳,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开始,逐步走向盗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犯罪;其三是模仿影视片中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目无国法、不记后果、结邦行凶、以致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

(二)从青少年犯罪形式上来看,青少年犯罪两人以上共同犯罪居多数,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青少年过早辍学,又无业可就,浪迹街头,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甚至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推举老大、老二成立帮派组织,在学校周边活动。看谁不顺眼就“修理”谁,抢夺诈骗中小学生,更有甚者还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三)从青少年犯罪手段上来看,作案手段日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作案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案前踩点谋化,案后转移,销赃一体化,并运用一定的反侦察手段。

(四)从青少年犯罪的年龄上来看,正逐渐趋向低龄化发展。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已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和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五)从青少年犯罪人员构成来看,辍学青少年居多,家庭不和离异子女较多。

主持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陈:(一)对青少年缺失正确的思想理想教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智力的成长阶段,此时的青少年还不够成熟也比较偏执,在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之时,面对色彩缤纷的现实生活,经不起物质刺激和美色利诱,随时会发生精神垮塌,追求物质享受,逐步走向邪路。

(二)网络虚拟世界,传播暴力,淫秽等社会丑恶现象,摧生青少年走向犯罪。

(三)法制教育不及时,没有针对性,没有在青少年头脑中真正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守法护法理念。

(四)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障碍。父母是孩子们的榜样,父母不合,离异或赌博,不务正业,缺泛爱心,缺泛责任心,都在不同成度上影响着自己的子女。不良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们产生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暴躁,极易被坏人利用,从而“逼”孩子走向犯罪道路。

(五)学校热表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难以全面发展。缺失道德理想信念教育的结果,使学生无法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容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误入歧途。

(六)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把握不好也会走向犯罪。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辩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力的能力差,模仿力强,易被诱惑实施犯罪;学生盲目攀比,心理失衡,也会导致不良企图;社会不良风气,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也是犯罪的一种诱惑;学生成级差,受到师生们歧视,自尊心受伤害,也是产生强烈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从而走向犯罪。

主持人: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