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言人媒体素养和沟通技巧(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言人媒体素养和沟通技巧(上篇) (2013-09-25 17:47:30)
【演讲摘要】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习近平同志“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21世纪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的指示,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和新闻发言人更好地把握和适应“全球、全民、全媒”的媒体和传播变局,清华大学史安斌教授结合国内外大量案例,就新媒体时代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和沟通技巧,如何提升政府新闻发布和媒体关系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如何认识“后奥运时代”和“3G时代”我国媒体和宣传政策的变局,结合这些变化分析了“宣传”与“传播”的概念演变和市场化媒体的传播规律等理论层面的问题,并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进展情况;第二部分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传播和媒体关系管理。第三部分对当前政府部门新闻宣传工作的实务操作进行了讲解,重点探讨了如何改善新闻发布和媒体受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持人:今天为我们上课的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史安斌教授。史教授曾获得北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之后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获得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学位。又在明尼苏达大学做了博士后研究,并担任亚洲研究系的助理教授。2002年10月起至今在清华执教。他还担任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首席专家,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和对外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培训了逾万名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外宣系统的干部。史教授今天为大家授课的主题是《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言人媒体素养和沟通技巧》,大家欢迎。
史安斌: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题目,也是近来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以及“如何提高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等问题,媒体和公众的议论非常多,对新闻发言人的批评意见比较集中。我觉得新闻发布制度发展到今天,确实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它给中国政治和社会领域带来的变化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2013年世界上最早的政府发布制度——美国白宫新闻发布会机制——建立100周年,也是我国全面推进政府新闻发布制度10周年,所以,作为开场白,我首先要利用这个机会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情况。
1913年3月,美国白宫在威尔逊总统的倡议下建立了新闻发布机制,迄今已有100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新闻发布业已政府和企业等组织与媒体、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平台。2013年9月1日,伊朗建国以来首位女性发言人马尔齐·阿夫哈姆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亮相”,成为新闻发布制度设立百年的一个意味深长的标志。
尽管早在198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些部门(重点是外交部、外贸部等涉外部门)就已经启动了新闻发布机制,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但这项制度在全国得以全面推广还是从2003年开始的——尤其在是“非典”狙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到2004年底,国务院各部委和31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部门都有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在公众较为关注的卫生、公安、教育、环保、应急等重要职能部门,基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市县一级的定期新闻发布制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新闻办采取了“以培训带建设”的方式来推进新闻发布制度。2003年底,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国内外资深记者、发言人的支持下,国新办在北京举办了两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组成了由主管领导、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组成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的“国家队”,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代政府新闻发言人,也被媒体和公众亲切地称之为新闻发言人的“黄埔一期”。随后,这支“国家队”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培训工作,学员参加完培训后便以发言人身份亮相,带动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短时间内在我国的全面推行。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国家队”逐渐确立了新闻发言人培训五大“内容模块”:主管部门领导(讲解党和政府相关的方针政策);新闻传播学专家学者(讲解相关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和策略)、资深记者、编辑等媒体业界人士(讲解媒体运作规律)、资深发言人(传授从业经验)以及实操训练(观摩国新办发布会、模拟新闻发布、专家点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