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盗窃罪 >

解释论下盗窃罪中“扒窃”行为之认定

《西南财经大学》 2012年

获取最新

解释论下盗窃罪中“扒窃”行为之认定

孙新星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了盗窃罪的罪状,为迎合严厉打击扒窃行为的需求,以维护公共秩序稳定、保护人民权益,扒窃单独入刑。之前扒窃都是作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扒窃符合数额较大或者一年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除外。扒窃入刑后,因其非法律术语,其内涵与外延并无一致意见,扒窃成立盗窃罪之要件也不明确,扒窃是否一律入罪?各地司法机关做法迥异,导致现行适用扒窃入罪之混乱;学者们从各方面分析扒窃成罪的理由,并对入刑后的扒窃之内涵及其适用做出主观性的解释。现行对入刑的扒窃的解释都有失偏颇,司法机关适用扒窃之规定也存在矛盾之处,如何解释法条中扒窃成罪的要件,合理地适用扒窃入刑之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介绍扒窃入刑后各地第一案的相应裁决,分析司法实践中适用扒窃成罪的构成要件,揭示各地标准之混乱;并相应阐述学者们主张扒窃单独成罪的原因及成罪的构成要件,对主张扒窃单独成罪的理由进行检讨,通过类比分析、演绎推理等论证各扒窃单独成罪的理由谬误之处,得出应对扒窃单独成罪进行限制的结论,并从理论上分析其限制解释的必要性。针对各种限制扒窃单独成罪的解释路径,通过比较分析,提出“携带凶器”限制扒窃单独成罪的观点及其依据,并基于文理解释、论理解释等解释学方法论证携带凶器扒窃的合理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楷;简论“携带凶器抢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3 赵栩;;关于“新”盗窃罪罪状的理解与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8期

4 李振林;;严惩盗窃也应有度——对《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规定之反思[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翔;;新型盗窃罪的司法适用路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吴加明;;《刑法修正案(八)》中“扒窃”的司法实践认定[J];中国检察官;2011年14期

7 周光清;;盗窃罪立法修正:缺陷与困惑[J];中国检察官;2011年23期

8 张永中;何苗;;未携带凶器的扒窃是否构成盗窃罪[J];中国检察官;2011年10期

9 肖怡;;对扒窃入刑限制条件之探析[J];人民司法;2011年21期

10 徐晋红;李俊;;盗窃罪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秦莹 牛旭东 通讯员 张晨 王娟 王黎黎;[N];检察日报;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李震;;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根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姜柏生;;患者隐私权保护中的权利冲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丁国峰;;我国反垄断法律责任体系的完善和适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尤金亮;;论从犯原因力的判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林琳;;法律价值的冲突与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青;;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杨会新;;检察官分类培训的几个问题[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