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辽宁特大杀人案背后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不容忽视

[财讯网]辽宁特大杀人案,折射出的是这个社会的“病态”。任何一个少年杀人案件背后都有结构性的矛盾,在这个价值观失落、物欲刺激、应试教育压力过大的社会里,青少年的犯罪问题,需要我们整个社会深刻反思。

辽宁抚顺发生的起特大杀人案,造成九死四伤。经初步核查,这起特大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李某为辽宁抚顺市新抚区人,1995年出生,因与女友发生矛盾,李某从抚顺乘车到永陵镇持刀杀死女友亲属两人后,沿途又刺死六人,刺伤五人,其中一名伤者因为抢救无效死亡,死亡人数上升到九人。目前李某已被警方抓获。

17岁,本应像花儿一样的青春还未盛开就已开始凋零,在为这个有着美好青春的孩子感到惋惜,为无辜杀害的死难者感到悲痛的同时,我们不禁反思,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孩子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上升,早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这类的青少年群体已从小学延伸到大学,抢劫、绑架、杀人等犯罪频频出现,已经严重危及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单就青少年犯罪本身而言,社会的关注度相较成人更高,尤其是少年杀人案件。人们对成人世界的残酷斗争“习以为常”,却对少年杀人有更大的同情和惋惜,这是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使然。毕竟,青少年被誉为祖国的“花朵”,“花朵”涉案,于整个社会都是巨大的警示。

反思这起辽宁特大杀人案,几乎多数的人都首先将源头指向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认为发生这起杀人案件的最主要原因,是当事人极端和冲动无知的心理,是一种“暴戾综合征”,对于青少年来说,冲动和无知固然是产生杀人动机的非理性因素,然而,多数时候青少年犯罪并不仅仅是一时冲动的结果,任何一个少年杀人案件背后都有结构性的矛盾。青春期的性萌动、渴望获得社会承认、因被歧视对社会的仇恨、爱慕虚荣、江湖义气等等要素,都有可能掺杂在一起。

不少少年杀人案件看上去起因、过程和结果都很简短,在一篇新闻中区区数百字就可以讲完,但对于局中人来说,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家庭、学校、伙伴、邻居或者一个陌生人、一本书、一部电影都是这项复杂的社会性工程的构成要素。少年世界过早开始上演成人世界才有的“江湖”,这个“江湖”的展开地点可能是网吧、舞厅、台球厅、游戏室乃至学校、家庭。加之青少年接受力、模仿力强,决定了他们的犯罪手段不再限于以往相对简单、单一的形式,而是逐渐显现出成人化、凶残化。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暴力犯罪。

而深究其因,我们不得不将其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联系到一起。青少年杀人案的频发与我国教育体制的素质教育缺失存在一定的关系。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偏向于重视知识教育,却对道德品质、生命价值等素质教育有所欠缺。只强调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孩子“情商”和“挫商”的培养,当他们真正遇到情感问题和生活中的挫折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容易导致其对周边其他人乃至社会产生怨愤心理,从而引发类似惨剧的发生。而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不当在青少年杀人案频发的主因上也须承担重要责任,现代家庭对子女的娇生惯养,形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偏激性格,在为人处事中缺少对他人的包容和理解,甚至对他人的生命也缺少尊重。这也导致青少年杀人案件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

辽宁特大杀人案,折射出的是这个社会的“病态”,在这个价值观失落、物欲刺激、应试教育压力过大的社会里,青少年的犯罪问题,需要我们整个社会深刻反思。

(贾芳 撰稿)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