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受贿罪 >

《苏州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苏州大学》 2008年

获取最新

受贿罪客观要件研究

黄晔  

【摘要】: 本文针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受贿罪客观要件的争议,在比较中外立法在受贿罪客观要件不同的基础上,就我国刑法中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该罪的本质属性;受贿罪在当前新的表现形式与犯罪对象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借鉴国外立法,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义务,把贿赂的范围规定为财物、物质性利益和非物质性利益的观点,进而设计了法律条文的修改。最后,论述了“为他人谋取利益”不仅是受贿罪的必备要件而且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 中文提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一、受贿罪客观要件的中外比较8-15
  • (一) 关于犯罪行为的比较8-12
  • 1、域外关于受贿行为的立法8-11
  • 2、我国大陆关于受贿行为的立法11-12
  • (二) 关于收受贿赂范围的比较12-15
  • 二、受贿罪职务要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研究15-24
  • (一)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的涵义15-22
  • 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否等同于“利用工作上的便利”的问题15-16
  • 2、“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否含“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问题16-19
  • 3、“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否包括“过去”“将来”的职务问题19-22
  • (二) “权钱交易”的本质属性22-24
  • 三、受贿罪基本手段——“索取、收受”的研究24-35
  • (一) 索取贿赂24-26
  • 1、索贿的界定24-26
  • 2、索贿的表现形式26
  • (二) 收受贿赂26-35
  • 1、接受感情投资27-28
  • 2、收受干股28-29
  • 3、特定关系人参与收受贿赂29-31
  • 4、赌博式受贿31-32
  • 5、借款、借用与受贿32-33
  • 6、接受提供消费式贿赂33-35
  • 四、受贿罪对象——“贿赂”的界定35-44
  • (一) 我国刑法对贿赂范围的规定35
  • (二) 贿赂范围的理论争议及思考35-42
  • 1、贿赂范围的理论争议35-37
  • 2、贿赂的范围应包括一切利益37-38
  • 3、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贿赂形式38-39
  • 4、非财产性利益之“性贿赂”的思考39-42
  • (三) 中西文化影响贿赂的界定范围42-44
  • 五、受贿罪利益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研究44-52
  • (一) “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存废辩44-46
  • (二)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必备要件46-48
  • (三)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48-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8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8-59
  • 后记59-60
  • 详细摘要60-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学彬;受贿罪客观要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姜国强;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赵春午;论受贿罪犯罪对象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D];吉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邵文龙;我国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杜玲玲;信用卡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单莹;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汪菁菁;破坏监管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念;;现行刑法385条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的问题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0年S6期

    2 李丽;;受贿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3 李小民;;略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J];运城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薄传强;邢承东;董姗;;浅析受贿罪[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6期

    5 龚明礼;论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J];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6 杜晓明;;特定关系人受贿罪客观要件的认定[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7 刘伯就;;浅谈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8 王敏;;受贿罪主体问题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熊选国;;受贿罪“利用工作便利”新议[J];法学家;1990年04期

    10 万直柱;关于完善受贿罪立法的探讨[J];江淮法治;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湧;;试论刑法受贿罪中“索而未取”“收而不受”“受而不收”等情况的处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王占洲;;针对刑法第388条的几点修改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王亚楠;;受贿行为侵害法益之新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4 孙长柱;王春艳;庞玮;;国家工作人员商业贿赂犯罪现状与防范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穆昌亮;;浅析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立强;于立萍;;新型受贿罪的特点及受贿罪犯罪对象的立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钧;彭月辉;;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特征[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朱祖洋;;涉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实证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9 孟庆华;;新形势下受贿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田甜;;我国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可行性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志毅;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情人收受他人财物是否构成受贿罪[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刘敬新 北京市检察院二分院反贪局;“特定关系人”受贿问题探讨[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杜晓 本报见习记者 任雪;反腐法律触角伸向“深水区”[N];法制日报;2009年

    4 尹明灿 江西省纪委监察厅;特定关系人受贿的认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5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赵长青;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从实际出发的要件设计[N];检察日报;2009年

    6 张羽 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受贿共同犯罪问题探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7 记者 范跃红 通讯员 柳条河;兄以职权帮弟“致富”双双获刑[N];检察日报;2008年

    8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李立峰;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N];检察日报;2011年

    9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周力 陈志东;家属共同受贿之 性质认定[N];江苏法制报;2010年

    10 徐远峰;应明确及时退还或上交财物的期限[N];江苏法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何承斌;贪污犯罪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穆妍;受贿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5 吴念胜;犯罪客体要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成;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7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阎二鹏;身份犯之共犯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敬新;我国反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刘瑞瑞;不作为共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愈峰;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鸿;论受贿罪[D];四川大学;2002年

    3 黄晔;受贿罪客观要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马飞;论受贿罪的主体范围[D];安徽大学;2005年

    5 陆林邦;论受贿罪客观要件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志军;论受贿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张军伟;新型受贿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解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玲玲;重庆文强案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龙燕;受贿罪诸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