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事拘留 >

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刑事法学文库

综合检索


会员登录

新注册 找回密码 法律书友会

相关内容

查看此书相同类目图书

查看该作者其它图书


编号:11202 书名: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刑事法学文库) 作者:刘守芬 李淳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03年3月 入库时间:2003-4-28 定价:14.5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导 言
地处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共和国(国土面积641平
方公里,人口310万)①,四十多年前还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那时
的新加坡不仅经济落后、民不聊生,而且在政治上贪污贿赂盛行,
社会风气污浊不堪。1954年,作为新加坡历史上第一个独立性政
党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后在1959年的大选中以绝对多数票
获胜并执政,该党执政后,特别是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退
出马来西亚联邦宣布独立建立新加坡共和国以来,新加坡政府便
向被称为当今世界政治之癌的贪污腐败现象宣战。时任新加坡共
和国总理的李光耀以“廉,是立国之本;清,为当政之根”,建立起
“一个廉洁清白的政府”⑧,并且身体力行,一以贯之地严格要求:
廉洁,以防“执政者的腐败”。
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敏锐地察觉到经济建设的成败,直接关
系到新加坡共和国的存亡,于是积极采取各项政策和措施,大力发
展经济,使新加坡在不长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了面貌,成为“亚洲四
小龙”之一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同时,新加坡从宏观把握上反对其
社会的西方化倾向,保留东方社会的文化价值,“消除色情文化及
一切妨碍新型、健康的社会和文化成长活动”,“灌输多元种族共存
意识,为建设一个崭新的新加坡而奋斗”。并且又认为教育是经济
发展的基础,只有把教育搞上去,国民经济才有根本的依托。新加
坡政府成立后的第一年,教育经费投入就高达6300万新元,差不
多占国家预算总金额的24%,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新加坡的迅速崛起应该说与其领导人的过人领导才华和精明
管理能力密不可分,他们坚持其特有的治国理念:坚持学习西方
的先进科学技术,实行符合新加坡国情的东方式民主政治。新加坡
的卓越成就与人称“小国家的大政治家”的李光耀密不可分!李光
耀确信:“勇于追求真理是人生的天职。真理最伟大的朋友是时间,
最大的敌人是偏见,永恒的伴侣是谦虚”,并认定“真理就是自身的
尺度”。他在任新加坡第一任总理之初就说:“当上总理,权力是有
的,那是人民的权力,我决不能用来谋私。(‘我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为公的人。新加坡的前途,就在这个‘正’字上和‘公’字上。他认
为:“人心是有情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心是无形的碑,记载着
为官者的千秋功罪。”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要想国家长治久
安,就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办法只有一个:为老百姓谋利益。新加
坡虽然“地小、人多、资源匮乏、市场狭窄”,但其地处世界主要航运
通道之要冲,掌握着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约有98%的东方贸易
要经此运往西方各地。基于此新加坡确立起“多边吸收外资、多边
开展国际贸易、多边建立海空运输体系、多边吸收国际金融资本”
的具体措施,主张开展自由竞争,鼓励发展私人自由企业,实行自
由贸易、自由市场、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他们
以科技为前导,着重开发新兴工业部门,以高精尖产品争夺市场,
为新加坡发展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并对外开拓产品市场销路提
供丁一个良好的机遇。为了吸引外资,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在世人面
前树立一个由廉洁政府管理的公平市场的形象,维护国际经贸通
则:政府反贪、法令畅通、市场有序、公平竞争。
新加坡在其人民行动党领导下,在鼓励私人企业的同时,政府
积极参与工业、商业、贸易、运输及银行等各个领域,以建设一个人
人千等的社会。政府领导人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广泛分配利
益,决不剥夺人民应有的生活条件,他们素以廉洁、公正和效率自
律,但对专业人才却以非常具有竞争性的高薪去延揽,曾以年薪
30万美元的待遇,聘请美国顾问公司管理人员来做电子资料处理
的核查工作,以避免产生自产的高价电脑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情形。
这就体现了新加坡对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视,使其成为一
个比较全面发展的社会。在重视个人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全体人民
的社会行为,使其能在世界经济出现危机时维持经济繁荣,处惊不
变。其办法有三:一是任人惟贤,二是发展教育,三是高储蓄率。这
些做法使新加坡获得了今日的生活水平,并防止了一个下层社会
的出现。
新加坡就是在这种经济、政治政策指导下,从原来的殖民地时
期单一畸形的转口贸易经济结构,转变成以制造业为动力的“多元
化”的经济结构,进而确立了新加坡经济的“三化、一中心”(国际
化、自由化、高科技化和以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的发展方
向。
新加坡的官员在总结其阶段性成就时说:我们由一个脏乱、
愚昧、动乱的热带港口,建设成为使人民都能安居乐业的繁华、干
净、安全的环海花园之国。
新加坡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改变“人们重仕轻
工,重官位而轻科技、轻学问的陈腐观念”,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纯洁
人们的心灵。这是因为“精神对物质有反弹作用,精神对经济的发
展也有制约和促进的作用”。故其在1982年将被誉为新加坡经济
发展之父的吴庆瑞博士调任副总理兼教育部长,以发展教育和科
学文化,重视全民素质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化由盛变衰,许多西方人士从东方
文化中寻找出路,引进中国儒家学说更成为时尚。新加坡重视东方
文化价值,在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同时,还注意强化法治,扫荡色
情、犯罪,肃清贪污,严惩贩毒、奸杀犯罪,并强调以德育人,提高国
民的道德素质。新加坡犯罪率因而直线下降,一个犯罪率最低的工
业化岛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加坡的领导人借鉴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务“使天下知官难得
而易失的道理”,这样“人必慎其职,朝无惰官”“有居功者,入则为
公卿;其不称职免官者,皆还为平人”“惩劝必行”,奖罚分明。不仅
如此,而且“今凡有用,宜随其能否而与举主同乎褒贬,使人有慎举
之恭,官无废职之咎”山。
新加坡的政治是廉洁而又公正的,其政治文化的一个主要特
点是:当领袖的人不能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人民行动党的
每一个子部都必须抱着利他主义,有一种肯为同胞做事的气概。
1992年笔者在新加坡考察访问时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特色就在
于支配新加坡领导人行为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及其取向所代表的
政治文化,摆脱了世界许多国家人们争权夺势的羁绊。那种权力就
意味着金钱、政治家靠权力致富的信条,在新加坡是不灵验的。
正由厂新加坡共和国领导人有这种与众不同的政治气质,他
们才能集中精力为国家服务,为民众服务。新加坡在经济发展的基
础上注意提高公务员的薪金,以保证高薪养廉。从1979年起,政府
对公务员实行为期三年的薪金调整计划,每年每人薪金提高
20%,以后又不断提高各级公务员的薪金,不让他们的平均收入低
于私营企业中的同等任职人员,以免影响从政的廉洁和公正。在此
基础上他们同时又制定了反贪肃贿的刑事政策。他们以铁的手腕
严惩贪官污吏,并且身体力行。政府明文规定,各级官员不得贪污
舞弊和搞裙带关系。在新加坡法律中,有关惩治贪污贿赂的法律除
刑法典外还有两部专门法律,内容具体详尽。为防止官员假公济
私,法律明定:凡从政人员不得与企业有经济上的联系。他们专门
设立贪污调查局,局长由总理推荐,总统任命,直属总统府,其监
督、调查的对象就是全国的公务人员。贪污贿赂调查局权力很大,
只服从总统,任何一个公务员贪污、受贿两个新元,就可能被调查
追究,一经检察长起诉到法院判决有罪,他将终生不得再做公务
员。
在新加坡,公务员享有崇高的政治荣誉,有优厚的经济生活待
遇,法律惩治贪污受贿又如此严厉,即使是部长,也毫不宽容。正如
其贪污贿赂调查局长所言:新加坡的公务员,只有傻瓜才会贪污、
受贿,自取灭亡。因此,贪污贿赂调查局的打击锋芒,已经开始由集
中指向官员而转指企业界的职员。因为公务员中的贪污、贿赂行为
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发生于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
无疑是一场“大地震”式的灾难,然而新加坡这个小小的岛国却岿
然屹立,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长期坚持有效的廉政法律制
度的强势领导应是决定因素。
目 录
第一章 新加坡的廉政与其立国和发展
第一节 廉政与新加坡的立国
第二节 廉政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廉政与新加坡的政治稳定
第四节 廉政与新加坡公共生活净化
第二章 廉政立法概论
第一节 廉政立法情况
第二节 宪法中关于对公务员要求的规定
第三节 行政法律中的廉政内容
第四节 刑法中规定的公务员犯罪
第六节 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
第三章 专门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考核聘任制度
第二节 财产申报制度
第三节 公务员高工薪、高福利的制度
第四节 严格限制接受礼品制度
第五节 重罚腐败官员制度
第四章 反贪污机构的建立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 贪污调查局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贪污调查局的组织机构
第三节 反贪污机构的职能
第四节 反贪污机构的运行机制
第五节 贪污调查局的业绩与成功经验
第五章 查处贪污贿赂案件的司法运行机制
第一节 新加坡的检察机构及其运作概况
第二节 新加坡的审判机构及其运作概况
第六章 反腐败与社会参与
第一节 社会参与反腐败概述
第二节 社会参与反腐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三节 社会参与反腐败的形式和途径
第七章 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第一节 国际合作在反腐败中的作用
第二节 处理跨国贪污贿赂案件中的国际合作问题
第八章 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之特点及启示
第一节 提高对制度反腐败作用的认识
第二节 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内容
第三节 反腐败制度体系的建立途径
结束语
后 记


相关书评    我要发表书评

对不起,该书目前没有书评!

您可以用更短一点的书名,再去法律书评栏目检索一次试试

查看该书全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