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扫描

□本报记者 牛春颖

当下,“全面建成”、“美丽中国”、“两个翻番”、“三个公平”、“五位一体”等一个个热词正从十八大报告走向中国社会每个角落。“这一‘时刻’,民族复兴伟业风帆正满,在新的历史起点,再次起航!”十八大闭幕当天,新华社发表评论如是说。

连日来,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或报道、或解读、或评述,一篇篇关于“再起航”的报道传递着力度、温度和热度。

为贯彻落实遴选“抓手”

“全面贯彻落实”、四个“落实到”、“着力抓好落实”——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在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部署中,浓墨重彩地强调“落实”二字。那么,究竟该如何找到抓手、将宣传落到实处?媒体纷纷尝试着给出答案。

“落实要全面,力戒片面化落实;落实要落到实处,力戒口头化落实;落实要着力抓好,力戒蜻蜓点水式落实。”11月17日,新华网就此发表言论《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落实”的深意》指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三分战略七分执行”。这个“细”,这个“执行”,就是落实。11月20日,《解放军报》发表评论《当前头等大事 首要政治任务》,其核心观点之一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键要学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文章指出,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主题重大,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我们要原原本本地学习报告,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

《经济日报》则在题为《贯穿党的十八大的一条主线》的评论中提出观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文章称,我们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科技日报》11月20日起开始刊登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言论,第一篇《为发展增添创新驱动力》则根据报纸读者特点提出设问:转型迫在眉睫,新的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言论指出,十八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文章认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各项任务,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

就“新目标”释疑解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一词出自《诗经》。可以说,小康,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倒计时”,只剩下8年零1个多月。真的能实现吗?如何实现?这一系列问题还或多或少在百姓心中“打鼓”。于是,媒体开始为百姓求证、释惑。

十八大报告最牵动人心、也最让老百姓振奋的莫过于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家住北京通州区的孙奶奶对此有着自己的顾虑:“要是工资涨物价也涨,这个收入翻番,咋能起到改善生活的作用呢?”带着这个具有普遍性的疑问,《人民日报》在《收入十年倍增 幸福年年提升》一文中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给予解答,“翻番,应是剔除了物价上涨因素的实际增长。大家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在现有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你的收入增加了一倍”。

与此同时,《法制日报》也选取角度进行跟进,并通过对专家的采访回答许多百姓关心的“是每个人都翻一番吗”这个问题,“如果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话,不能让高收入群体收入翻一番。因为,高收入群体收入翻一番意味着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为听众进行了数字解答:以100来算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话,2000年达到了59.6,2010年达到了80.1,每年基本上涨了两个点。照这样推算下去,2020年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往前进一步,只要跟过去的发展速度差不多的话,2020年的时候将达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让党的十八大精神“人人明白”

“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应该说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那么,媒体、记者该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让这个概念“软着陆”,真正进入每个人的心坎而不是居“庙堂之高”呢?